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荷花木莲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用醋酸洋红染色法、TTC染色法、液滴培养法、琼脂滴培养法和琼脂薄层涂片培养法对其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醋酸洋红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离体萌发培养法,不宜用于荷花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三种离体萌发培养法中,液滴培养法最简单,结果直观稳定,是最适合的花粉生活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北美地区文森特卢戈公园(Vincent Lugo Park)、巴尔波亚公园(Balboa Park)、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三种不同类型公园,总结了北美社区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分析比较了三种类型公园在占地规模、受众群体、项目设施和公园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对苏铁白盾蚧(Aulacaspis yasumatsuiTakagi)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深圳1 a发生约7~8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防效良好,防治效果分别达99%、88%。  相似文献   
4.
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种子繁殖中几个关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主要涉及种子的采收与处理,种子习性研究,种子贮藏与播种等几个方面.研究概况表明:种子过早或过晚采收都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的早晚和萌发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属有关;除极少数种外绝大多数种类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其中种子各部位普遍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其休眠的重要原因,层积处理和激素应用对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有积极作用;播种通常采取随采随播的方式,种子贮藏常采用湿砂层积贮藏的方式,其贮藏效果比低温冷藏和干藏好,贮藏过程水分的适当供给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5.
2种木莲光合生理特性研究及光响应校正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英  焦根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488-14491
[目的]为香木莲和木莲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深圳仙湖植物园相同小生境中的香木莲和木莲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冠层外部充分展开的第3~4叶位上成熟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参数,并采用直角双曲线校正模型对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拟合。[结果]香木莲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低于木莲,而光抑制效应系数(0.000 7)大于木莲(0.000 4);2种木莲的气孔导度随光强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当光强接近400 μmol/(m^2·s)时,香木莲的胞间CO2浓度稳定在200 μmol/mol,而木莲的胞间CO2浓度稳定在260 μmol/mol;2种木莲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相似;模型拟合的光合生理指标与实际观测值的相关性较好。[结论]气孔限制和光抑制是香木莲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果木深圳大面积引种栽培后导致林下生物量少、土壤干燥等生态问题的原因。[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合果木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合果木的水分利用特点。[结果]经过充分光诱导和CO2诱导的合果木叶片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模型,CO2响应曲线符合二次曲线方程。合果木光饱和点低,为116.2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高达0.068±0.005μmol/mol,合果木利用低强度光的效率高。合果木水分需求量大。当达到光饱和后,净光合速率增长缓慢,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仍随光强的增强明显增大,显示合果木在高光强下利用水分的能力差,水分需求量大。[结论]该研究对合理进行合果木的迁地保护和引种栽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花野牡丹兼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对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进行观察,运用花粉萌发、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测定其繁育系统。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为12 h;白花野牡丹为雌雄异熟,柱头先花药成熟;雄蕊异型,2类雄蕊产生的花粉粒极轴长有差别,萌发率也不同;领木蜂、东亚无垫蜂、蓝彩带蜂、彩带蜂是白花野牡丹的主要传粉者;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约为417.6~1035.2;在自然条件下白花野牡丹不能自花授粉,繁殖需要传粉者参与,没有无融合生殖,自交亲和与异交亲和;白花野牡丹的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需要传粉者。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8.
吴兆明  焦根林 《作物学报》1998,24(6):723-730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和磷钼蓝的比色法,分析了不同品系小麦种子中的锌和磷的含量。从种子中的P/Zn比,分析了不同品系小麦之间对缺乏磷肥反应的敏感性关系。实验证明了18个不同品种小麦对缺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80-55品系小麦对缺磷最为敏感,其种子中的P/Zn比为63:1。从分析结果发现小麦种子中的P/Zn比有两种类型,即128:1和66:1。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