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本文探究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机制,为合理配置景观格局从而有效控制杨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调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和玛纳斯县两种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下杨树腐烂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以年份为随机效应,在景观尺度上分析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发生影响。结果黑杨和新疆杨腐烂病的发生与林分密度和害虫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黑杨腐烂病与第一活枝高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杨树的腐烂病的发生与非杨树寄主的比例,以及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腐烂病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同一景观结构中,克拉玛依的病害发病率高于玛纳斯,而且同一土壤条件下,简单景观中腐烂病的发病率高于复杂景观。结论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样地管理和在景观尺度上增强树木抗性来降低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率,从而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造林规划中要考虑周边的景观结构特征对有害生物的潜在影响。同时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长期有效地监管景观特征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可以达到改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下银白杨锈病危害调查,探讨景观格局对病害发生、流行以及扩散的影响,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北京延庆地区选取78个样点调查杨树锈病,计算病情指数,并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图设置以样点为中心,半径分别为250、500、750、1 000m的缓冲区,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各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的景观指数。采用R软件进行病情指数的统计分析以及各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病情指数与景观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通过生态学统计分析软件Canoco进行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的RDA分析。【结果】杨树锈病在研究区内广泛发生,病情指数在5. 6~94. 1之间,其危害程度受景观格局特征、生境环境和人工管理状况的影响。在景观水平上,不同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对杨树锈病危害程度具有不同响应,影响显著的因子也有所差异。在类型水平上,耕地及草地斑块对杨树锈病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斑块密度(P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等共性指标。【结论】景观结构中行道路廊道和草地、耕地基底为病害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可促进杨树锈病发生;在本研究选取的尺度中,500 m缓冲区是该病害管理的最佳尺度,在此尺度下,景观指数与病情指数的拟合度最佳;结合杨树锈病发生的病理学特点,可通过面积-形状指标、景观聚集度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解释病害的发生情况,景观内部斑块形状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抑制病害发生,景观单元内斑块类型越分散、景观结构越细化且细化的斑块之间分布越均匀,则病害流行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栽培”是北京林业大学面向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2部分内容。针对“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选课人数太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与食用菌栽培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不符等,提出如下改革建议:①明确以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教学目标;②限制选课人数,更改开课学期;③优化教学内容,开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的专题内容,编制实验指导手册;④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型的“互动课堂模式”;⑤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改革措施活跃了“食用菌栽培”课程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将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能保障,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中传统显微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的优势。实践表明,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是传统显微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其应用于“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指导效率,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完善了实验课的考核模式,整体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也出现一些管理和使用的问题,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优化课程结构,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