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贡菊1号’是以系统选育法从传统贡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群体中选出的早花、高产、优质且抗性好新品种。植株高大且茎秆粗壮。花期早,头状花序直径4.03 cm,由舌状花组成,内缘舌状花为淡黄色,外缘为白色,管状花极少。平均单株花序数量263,平均单株鲜花产量143.77g。干花中绿原酸含量0.60%,木樨草苷含量0.40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9%。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樱花(Prunus serrulat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菲白竹(Sasa fortunei)生理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就樱花单作、菲白竹单作、麦冬单作、樱花—菲白竹混作和樱花—麦冬混作5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大田试验,并于樱花盛花期对3种植物的光合指标、叶片氮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较各单作处理组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或樱花与麦冬混作均会导致土壤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与樱花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98%、11.64%;与菲白竹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91%、22.22%、29.57%;樱花—麦冬混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各自单作相比均显著降低;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显著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与不同地被植物混作的樱花表现出不同光合特性,与菲白竹混作的樱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高于樱花单作,而与麦冬混作的樱花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了25.8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了11.83%...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星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自 1999年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利用省公司正规管理办法,从一个亏损企业变为盈利企业,成为鄱阳湖畔的一颗供电明珠。 第一部曲:向安全要效益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安全当命脉抓。具体做法是: 一是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生产工作网络。 二是始终坚持安全生产教育,作业现场讲安全操作,教安全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三是建立健全了16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奖惩办法,具体了工作意见,安全生产管理走上了规范、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期不同多熟复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以空闲-早稻-晚稻(WF-R-R)模式为对照,设置油菜-早稻-晚稻(RP-R-R)、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马铃薯-早稻-晚稻(PO-R-R)、黑麦草-早稻-晚稻(RG-R-R)4种多熟模式。结果表明,在5~10 cm土层,多熟模式均增加了>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中,RG-R-R模式比对照显著高11.26百分点,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对照。在0~5 cm土层中,多熟模式均提高了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土层中RG-R-R模式SOC含量最高,在各土层中的SOC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57%(0~5 cm),4.45%(5~10 cm),5.96%(10~20 cm)。随着土层加深以及团聚体粒级下降,多熟模式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增加的越明显,在<0.053mm粒级下,RG-R-R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来自>2 mm粒级(59.03%~79.33%),在5~10 cm土层中,其中RP-R-R、MV-R-R、PO-R-R、RG-R-R模式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氮磷配施对苦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苦笋品质的主要因素,探求苦竹的科学施肥方案,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设置2个氮水平梯度(375和625 kg·hm-2)和3种氮磷配比(16∶5、16∶9、16∶12)的6种组合处理,以未开发的天然苦竹林作为对照,明确氮磷配施对苦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苦笋品质之间的关系。(1)氮磷配施可显著提高苦笋产量,增幅达41.55%~152.63%;(2)氮磷配施能提高苦笋中氮磷累积量以及其利用率,改善苦笋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当施氮量为375 kg·hm-2,氮磷配比为16∶5时苦笋口感最好,营养价值最高;(3)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酸化,但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4)出笋末期土壤铵态氮和全磷含量要显著低于出笋初期,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出笋初期;对于硝态氮含量而言,在低氮条件下,初期含量显著高于末期,降幅达31.46%~37.32%,但在高氮条件下则是末期高于初期。氮肥是决定苦竹发笋量的...  相似文献   
6.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连作种植作为烟草的主要栽培方式,具有节省劳力、劳作时间、生产成本等优势,但烟草长期采用连作会导致土传病虫害增多、杂草群落较为单一、土壤肥力和微量元素下降等诸多问题,降低了烤烟产量和烟叶品质;加上烟草连作中烟叶采收后,农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加重了烟粮争地的矛盾,导致烟农收入减少。针对烟草连作栽培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综合种植与养殖模式。该模式在烤烟采收后,将水稻直接种植在烟垄的两侧,实现烟垄免耕,节省了水稻生产成本。水稻种植后,垄肩保持湿润无水,便于鸡捕食等活动,垄沟灌水便于水稻生长和养鱼,通过鸡鱼在稻田活动可防控田间病虫草害,鸡鱼粪便可培肥土壤,利于降低农药和肥料用量,进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产出优质的稻米、鸡和鱼等农产品,显著提高稻作经济效益,并实现烟田土壤改良和烟农收入增加的双重目标。本文结合“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具体实施情况,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综合效益和发展展望等,以期为“烟草-水稻”轮作下开展养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