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泡桐无性系苗期年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
泡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北方平原、丘陵地区的主要迅生用材树种。近几年,南方各省区泡桐的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对泡桐的良种需求日感迫切.为了尽快为南方发展泡桐生产提供良种,我们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进行了泡桐杂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良白花泡桐的干形,对树冠结构,生长性状与干形的遗传相关进行了剖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出主要树冠性状、生长性状对于干形的63个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胸径、小枝数、分枝总长、冠表面积和树高对形数,圆满度的决定系数在0.405~0.940和0.426~1.064之间。由以上5性状和形数或圆满度组成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效果最好。对形数选择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分别为0.155和159.0157%。对圆满度选  相似文献   
4.
泡桐对丛枝病原MLO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通过试验林自然发病调查、病根苗抗病性测定及DAPI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及杂交组合的泡桐试材抗病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7年生泡桐自然感染MLO后的地面部分发病现象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丛枝型(WB)、黄化型(Y)、丛枝黄化型(WB+Y)和丛枝花变叶型(WB+P)。外部发病差异与其韧皮部筛管中MLO的含量有直接联系。一般情况下,MLO的浓度高低依次为花变叶部位、丛枝部位、黄化部位、无症或健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良白花泡桐的干形,对树冠结构、生长性状与干形的遗传相关进行了剖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出主要树冠性状、生长性状对干形的63个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胸径、小枝数、分枝总长、冠表面积和树高对形数、圆满度的决定系数在0.405~0.940和0.426~1.064之间。由以上5性状和形数或圆满度组成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效果最好。对形数选择的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分别为0.155和159.0157%。对圆满度选择的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分别为0.174和128.3679%。  相似文献   
6.
<正> 豫杂一号泡桐是河南省泡桐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选育出来的一个泡桐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早期速生,树势旺盛,容易人工接干,抗病能力较强,已在我省二十多个县市试种,造林4万多株,已繁植20万株以上,深为群众欢迎.一.选育过程豫杂一号为人工杂种,它是以我省的毛泡桐为母本,湖南省的白花泡桐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优势现象,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杂交组合.该组合包括18  相似文献   
7.
采用Tai模型分析了毛白33号等9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的遗传稳定性,用方差分析法对泡桐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无性系效应、环境效应、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估测了各无性系的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并对各无性系苗期适生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予选一号泡桐予选一号泡桐是《河南省泡桐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选育出来的一个泡桐新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树势旺盛、接干性强、树形较好等优良特性,己在河南省十个地区五十多个县、市试种,繁殖数量在200万株以上,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9.
泡桐耐旱性与膜脂肪酸饱和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桐属树木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复水可以降低膜脂肪酸饱和度,土壤水势从-2.0×105Pa提高到-5.0×104Pa,使叶片膜脂肪酸饱和度降低了2.04%。敏感品种(南方泡桐,台湾泡桐)脂肪酸饱和度比耐旱品种(兰考泡桐,楸叶泡桐)低7.74%,且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脂肪酸饱和度(DSFA)与叶片持水力成正相关,与电解质外渗率和水分饱和亏缺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泡桐20个无性系的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泡桐不同无性系根系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在地上部分生长诸因子中,与根系生长相关最显著的是地径;其次是苗高,且是负效应。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根系生长与地径、苗高生长的最优方程Y=0.250 21-0.00292H+0.214 89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