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园艺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火炬松(PinustaedaLinn.)原产美国,具有生长快、于形直、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性。我国南方广泛引种,反映良好。日照市自1989年开始试种,现已发展到1800hm2,普遍生长良好。几年来,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育苗、造林和经营管理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试验地概况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位于北纬35°05′~36°04′,年降水量901mm,年均气温12.6℃,极端低温-14.5℃,无霜期226d,平均日照时数2532h,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造林地为山中下部赤松残次林和采伐迹地,阳坡或半阳坡,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质地为砂壤土和砾石…  相似文献   
2.
核桃良种引种及间作育苗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良种引种及间作育苗是推广立体化种植、以育代抚的科学造林技术,能合理利用空间,增加前期经济收益。2009~2013年,在涛雒镇上元村建示范园13.3hm2,同时在行间播种育苗,开展核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实践证明1~4年间作育苗,每年可出成品苗34.9万株,收入300万元左右。示范园初步进入结果期,每666.7m2产果50~150kg,每年收入1000~6000元。  相似文献   
3.
日本栗属菜栗类,主要分布于日本、韩国及我国辽宁丹东地区,近几年,山东、江苏省部分地区引种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日照市自1997一1999年从韩国、日本引进日本栗品种达40余个,在岚山区黄墩镇和东港区三庄镇建示范园200 hm<'2>,经10多年来的试验、观察、研究,筛选出多个性状表现良好的日本栗品种.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对丹泽、国见、筑波、晚赤、岸根5个优良品种做进一步观察研究,发现这些品种早实、丰产、抗逆性强,其中丹泽、国见为早熟品种,筑波为中熟品种,晚赤、岸根为晚熟品种,可作为发展日本栗不同熟期品种的适宜组合,同时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山西梨枣是著名鲜食枣品种,1996年春从山西临猗引入日照市,在近海平原地区建密植丰产园,株行距1m×3m。经过三年栽培试验,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早实丰产性。二年生和三年生树平均株产分别为2.4kg和5.3kg,666.7m2产量达532.8kg和1176.6kg。  相似文献   
5.
黑斑卷叶蛛为山东林间灌木丛、农田隙地常见的布笼网蜘蛛,它种群数量大,分布广,网捕多种森林害虫。文中记述了该蛛的生活史习性,网捕害虫种类和成蛛食量,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及其天敌。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了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社会、自然条件后,对景区划分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旅游开发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7.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幼虫开始。  相似文献   
8.
依据日照市现有种苗花卉产业基础和现状,提出了今后应发展的方向及采取的措施等,可供相关单位和个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1998年9月,我们从威海市农业科技中心引进中熟苹果品种红将军,在东港区城关办事处和三庄镇建立2处试验示范园,同时成立课题组,对红将军苹果进行了引种观察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2007年该  相似文献   
10.
绿色新园蛛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新园蛛Neo -SconaScylloides属园蛛科 ,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松林中普遍发生 ,是松林内拉网蛛为优势种 ,种群数量大 ,发生广泛 ,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为保护和利用该蛛 ,笔者人 1997-2 0 0 0年对该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生活史绿色新园蛛在鲁东南日照市沿海地区 1年发生1代 ,以不同龄的若蛛在松针基部或翘皮下越冬。翌年 5月上旬出蛰 ,6月上旬出蛰结束。幼蛛经 7龄 ,6月下旬羽化成蛛 ,7月上旬开始交尾 ,7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蛛 ,11月上旬开始越冬 (见表 1)。表 1 绿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