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2篇
  1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植物果实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综述了果实成熟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基于已有研究发现,大部分果实在成熟过程存在总体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情况,也有部分果实的总体DNA甲基化水平随果实成熟呈现升高趋势。此外,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特定基因尤其是与成熟相关的基因在去甲基化酶作用下发生去甲基化进而影响果实成熟。引起果实成熟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的机制总体而言是受到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以及植物特有的RdDM途径的综合调控。本文为深入解析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大规模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尽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传统池塘改造还仅仅是停留在池塘体积的“膨胀”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特别是在“节水”、“节能”、“防病”和“零排放”等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现代渔业生产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了按照“生态低碳型”的标准进行池塘改、建造的思路,并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发改委、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讨柞蚕幼虫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分析柞蚕品种豫大1号(黄体色)和白一化(白体色,略带黄色)幼虫体色的遗传规律,并比较二者在体壁类胡萝卜素组成上的差异.杂交试验发现,F1的幼虫体色为黄色,F2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且分离比符合3∶1;回交BC1(F1×豫大1号)均为黄色,而BC1(F1×白一化)则有两种表型,即黄色和白色,分离比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豫大1号的基因型为YYGG,白一化的基因型为YYgg,豫大1号的黄体色对白一化的白体色属于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豫大1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10.259μg/g)远高于白一化(1.167μg/g);白一化体壁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含量远小于豫大1号.综上认为,体壁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是导致白一化形成白体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外图书馆网上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研究与试验情况,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基于实时的虚

拟参考咨询系统的功能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养猪业的饲养管理也不例外。通过科学饲养和管理方法,提高养猪生产的质量,提高育肥猪的抗逆性和品质,提高育肥猪的繁殖能力,保持其体能和活力。在当今时代,猪的数量和质量都备受关注,而猪的品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优良品种和高效是育肥猪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1.生长缓慢的原因是育肥猪  相似文献   
7.
宁夏农垦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个国有农林牧场28 224 hm2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研究,探索农垦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有机质、有效磷质量分数普遍上升,可溶性盐分、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下降.通过与1995年土壤养分调查数据的对比,根据12年来土壤养分变化趋势,采取六级分级标准对各养分质量分数的分布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研究了不同光强的LED白光和红蓝光对营养液水培生菜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光(WL)和红蓝光(RB)两个光质处理,光周期为16/8 h,分别设定三个光强:150(WL150、RB150)、200(WL200、RB200)和250(WL250、RB250)μmol·m-2·s-1,其中红蓝光光强比为4∶1,光暗周期16/8 h。结果表明,光强增加有促进生菜生长作用,随光强增加生菜地上部干、鲜重明显增加,WL200和WL250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比WL150分别提高了24.6%和49.7%。与红蓝光相比,白光显著提高生菜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红蓝光提高了生菜叶片中大中量元素(N、P、Ca、Mg)和微量元素(Mn、Zn)的含量,白光则提高了K的含量,光质对C、Fe和Cu含量无明显影响。白光或红蓝光下不同光强对生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只是红蓝光在200 μmol·m-2·s-1光强下多种营养元素(N、P、Ca、Mg、Mn、Cu和Zn)含量到达最大。在白光200 μmol·m-2·s-1的光强下,P、K、Ca、Mg、Fe、Mn、Cu和Zn的累积量最大,而在红蓝光250 μmol·m-2·s-1的光强下,10种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最大。相同光强下,红蓝光有利于生菜体内N、P、Ca、Mg、Mn和Zn含量的提高,而白光则更有利于C、N、P、K、Mg和Fe等的累积。因此白光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生菜生长,并提高生菜体内N、C、P、K、Mg和Fe的累积量,其累积量的提高主要是由较高的生物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王奇  张岩 《江苏蚕业》2014,(3):21-23
桑尺蠖常以2~4龄幼虫越冬,不同的越冬虫龄直接导致翌年桑尺蠖发育开差较大,造成世代重叠。桑尺蠖在桑树生长期间内持续不断地发生、危害,给桑园害虫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笔者根据本地区桑园内桑尺蠖发生、危害特点,总结出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桑尺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防治桑尺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羊草苗期易受到杂草侵害,妨碍其生长。2012—2013年进行了一年生和两年生羊草除草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生羊草的芽前封闭试验中,苄嘧·唑草酮、湖北地质大学除草剂处理1 m行长内有羊草61株、杂草28株,适合大田使用;咽嘧·莠去津1 m行长内有羊草23株,杂草195株,效果次于苄嘧·唑草酮和湖北地质大学除草剂。对两年生羊草来说,禾本科杂草,苄嘧·唑草酮360 g/hm2除草效果较好,且药效适当,湖北地质大学除草剂药效次之;对于阔叶杂草,2,4-D丁酯750 m L/hm2、烟嘧磺隆1 500 m L/hm2除草效果较好,且对两年生羊草危害较小,只有3%的羊草基部叶片变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