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虫白蜡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虫白蜡皂化法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探索研究,得到虫白蜡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的工艺优化条件:10 g虫白蜡皂化加碱4 g,皂化温度90 ℃,皂化时间10 h,氯化钙加入量为碱物质的量的一半,在80 ℃条件下,保温搅拌2 h后,抽滤,滤饼烘干,用乙醇为抽提剂,然后再用乙醇-丙酮混合溶剂将高级烷醇粗品重结晶3次,结晶体在70 ℃左右干燥,可得到纯度为93%的高级烷醇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印楝实生株系的种子品质存在广泛变异,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和印楝素A与印楝素B含量比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8% 0.85%、0.04% 0.39%、0.37% 1.15%和1.698.25;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分为3个类型:高含量型(azA ≥ 0.69%、azB ≥ 0.25%、azAB ≥ 0.92%)、低含量型(azA ≤ 0.44%、azB ≤ 0.10%、azAB ≤ 0.51%)和中等含量型(azA=0.68% 0.45%、azB=0.24% 0.11%、azAB=0.91% 0.52%);按此标准将高印楝素AB含量型分为"印楝素AB优异型(azAB ≥ 1.15%)"、"印楝素A优、B劣型"(azA ≥ 0.85%、azB ≤ 0.21%)、"印楝素A劣、B优型"(azA ≤ 0.67%、azB ≥ 0.39%)和"印楝素AB含量高型"(azAB=1.05% 0.92%);反映在重复力上,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印楝素A、AB的重复力分别为0.2063、0.3252,都属于"中"重复力性状。"印楝素AB优异型"即具有优异种子品质性状的植株是印楝药用原料林培育的繁殖材料;"印楝素A优、B劣型"和"印楝素A劣、B优型"即种子品质性状优缺点互补的植株是药用印楝品质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漆蜡颜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漆蜡的组成成分和加工工艺过程两方面讨论了导致国产漆蜡颜色加深的原因,其中详细分析了漆蜡中的色素、蛋白质等杂质,以及漆蜡中脂肪酸对漆蜡颜色的影响机制,指出导致漆蜡色深的根本原因在于加工工艺,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室温粉碎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萃取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快速粉碎搅拌的方法从印楝种仁中萃取印楝素,分别研究了萃取时间、溶剂的选择及用量对印楝素萃取产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208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相当于300g印楝种仁),以75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粉碎搅拌下萃取21min即可以达到最高萃取产率,与微波辅助法、超声波法、浸提法相比,具有提取率高、设备和操作简单、节约溶剂、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杀菌剂对李子的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李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的中草药杀剂涂膜保鲜处理,研究李子生理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相对湿度45%~65%条件下,3种涂膜处理都能降低李子的呼吸强度,减少水分的损失,保持较高的Vc、有机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特别是用C—3处理过的李子在贮藏25d后,失水率仅为12.5%,好果率仍然高达70.25%,Vc:1.1μg/g,有机酸1.96%,固形物8.5%,而对照贮藏6d后已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温度、光照时间对辣木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此选择合理的保存方式。用石油醚浸出法制成辣木油试样,以过氧化值(POV)为试验指标,采用Sehaal烘箱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射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受热、光照时间下的POV值并计算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不同受热时间下测得的POV值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光照时间的POV值则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辣木油对温度比较稳定,但对光照则相反,光照时间越长抗氧化的稳定性就越差,光照氧化诱导时间仅为3.5 d。提示了辣木油应在20℃左右保存并特别注意避光,在此条件下的货架期可达304 d。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菠萝果皮及果肉的挥发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菠萝果皮与果肉的香气中富含酯类化合物、尤其是甲酯类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己酸甲酯、分别达到45.66%和64.45%;果皮挥发物中的2-甲基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为8.03%、辛酸甲酯相对含量为6.44%,均比果肉中的含量(分别为6.50%和3.51%)高;果肉挥发物中未检出非酯类成分,而在果皮挥发物中检测到2,5-二乙烯基四氢吡喃(9.07%)和少量甲酸乙酸酐(0.87%).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绿熟期及完熟期的皱皮木瓜果皮和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皱皮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富含酯类化合物,丁酸乙酯在果皮或果肉、绿熟或完熟期的含量达12%~15%,是含量最高的挥发成分之一。含量较高的酯还有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绿熟期果皮及果肉挥发物中均明显检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而完熟期仅在果肉挥发物中检出少量芳樟醇。萜烯总体含量不高,除完熟期果皮挥发物中金合欢烯含量高于5%外,各部位及各成熟阶段的柠檬烯挥发成分含量均低于1%。挥发物中富含鸡蛋果素,其在绿熟期及完熟期、果皮及果肉挥发物中总含量约10%~17%,并均以鸡蛋果素异构体Ⅰ为主,而绿熟期果肉挥发物中未检测到其异构体Ⅱ。  相似文献   
9.
油松、刺槐单木与林分水平耗水量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该文在单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 ,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 ,对京北山区水源保护林的主要树种油松、刺槐林进行由单木到林分耗水的推算 .结果发现 ,两树种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得到很好的拟合 .通过实测标准地的胸径分布 ,可以推算出林地边材面积的分布 .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单木液流通量 ,实时推算林分的实际耗水量  相似文献   
10.
草莓采后病原菌分离及天然物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玉溪市所产草莓为材料,研究草莓在贮藏中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目的在于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通过试验,分离、鉴定出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草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 ex Gray 4种病原真菌,找到了对4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并确定了最低抑制浓度(M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