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优良家系及单株,为桉树良种改良提供优质的遗传材料,对27月生30个桉树杂种家系试验林的生长和抗风能力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试验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抗风指数(WR)在家系水平上、家系×重复交互作用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家系水平上4个性状均受到较高程度的遗传控制,单株水平上H、D、V3个性状受到较高强度的遗传控制,而WR受到较弱程度的遗传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H、D、V、WR4个性状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在生长性状中,D与V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抗风能力方面,WR与D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按照选择标准选出8个优良家系,39个优良单株,入选率分别为26.67%、5.65%.其中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达到了8.24%、9.99%、25.24%和3.76%,优良单株的遗传增益在H、D、V和WR上分别为22.55%、13.45%、105.49%和1.90%.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五个地点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评价,以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方法】基于3.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数据。首先联合五个地点数据对各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然后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单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以无性系、无性系×重复(地点)为随机效应,得出各性状的方差分量以及各无性系的BLUP值,从而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值。最后综合AMMI模型与BLUP-GGE模型选择优良无性系及适生环境。【结果】1)该研究表明各生长性状中的不同亲本、无性系、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亲本中,粗皮桉×韦塔桉的各性状表现较好,其年均材积和蓄积量可达到每株0.069 0 m3、26.6 m3·hm-2a-1;不同无性系中,EC245为较为优良的无性系,材积和年均蓄积量可达每株0.090 9 m3、118.46 m3·hm-2a-1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是林业采伐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探索机械采伐的优缺点,本文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机械采伐效率是人工采伐的4倍,单位采伐成本比人工采伐高28.8%。机械采伐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减少管理成本开支,安全性高,木材计量损失少;缺点是不适合在个别极端地形作业,对采伐迹地土壤质量有一定影响等。总体上机械采伐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林业采伐方式,如何控制成本和提高采伐效率是其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营雷州林业局30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调查、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及营建桉树碳汇林的合理措施.结果表明: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48.743 t·hm-2,高于之前学者研究的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分别占34.39%、61.88%;乔木层平均碳储量达51.948 t·hm-2,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23(101-1)、25(179-1)、4(BU1)、26(184-1)号无性系表现最优;土壤层的平均碳储量为92.033 t·hm-2,不同无性系土壤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是2.430、0.731、1.592 t·hm-2,占比例较小.营建桉树碳汇林关键在于无性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目前桉树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原生分布和引种分布)并用DMAP软件将桉树分布的国家进行标记。对桉树分布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发现气候类型与我国相近的国家桉树生长良好,林间物种丰富。通过对桉树生态问题的详细分析,表明只要经营科学合理,桉树人工林单位耗水耗肥量并不高,并且林内生物多样性较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其本身造成的,而是种植经营技术不科学导致。为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木材质量和生态效益,对桉树人工林需进行合理栽培,如重视科研、改良造林技术、集约经营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育苗与栽种,对9种20个家系的观赏性桉树在3个试验地进行引种试验,经过调查,分析栽种2年来的生长情况,总结引种桉树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初步筛选出具观赏价值的树种,进行第2次调查,分析其性状,为今后观赏桉树的继续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桉树人工林经营水平的提高,桉树人工林不仅满足木材的需求,还发挥生态效益等其他功能。本文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量化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碳汇权重最大,达0.2944,体现了碳汇在现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第二是生物多样性,达0.2715,生物多样性是评价生态系统的核心指标。第三是生态系统健康,权重为0.2363,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程度。生态系统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的权重分别是0.1029和0.094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华南地区阔叶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发现次生林林下植物123种,分属52科;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102种,分属49科,两者数量上相差不大,相同的有64种。2个生境物种构成不同,次生林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桉树人工林,方差分析显示两者各样方林下植物分布差异显著。2种生境中重要值前10的物种只有3个相同,两者林下植物重要值都集中在前10个物种中,均约占一半。总体上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次生林的相近。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采集的100份桉树不同组合杂交子代的木芯及木粉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方法测定所取木材样品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并用 Polychromix 手持式近红外仪采集了自然风干状态木粉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光谱数据的处理及建模用 Unscrambler 9.7软件完成。建模结果显示: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的预测精度均可达90%以上。建模过程中,木材密度较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所需的校正样本集数量要多,说明要达到一定的预测精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其所建模型的预测范围会相应变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包括1个赤桉E. camaldulensis无性系和19个杂交桉无性系,分别在广西南宁、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广西扶绥和海南定安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测试,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无性系选育的影响,旨在为桉树的无性系筛选适生环境并推广提供借鉴。【方法】以各地点所测试的4.5年生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调查数据,比较各地点各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单地点、多地点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性状的方差分量和无性系重复力,同时计算单地点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值和多地点各性状的方差效应量。最后通过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双标图(GGE)分析。【结果】单地点分析中,各地点的最优无性系生长排序不同,无性系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多地点分析中,桉树无性系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781 6~0.868 5,其中胸径的无性系重复力最高且表现最稳定,树高易受环境影响。基于单株材积性状,筛选出EC186、EC188、EC184为优良无性系。基于材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