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海南省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的差异特点,本文对来自8个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成年实生丰产树样本开展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比较不同产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单株叶片和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但叶片和果实形状无显著差异;种子数、百粒重、单位树冠面积产量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各产区油茶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碘值差异显著,但酸价无显著差异;各产区油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但花生酸、花生-烯酸、硬脂酸这些小比重脂肪酸差异显著;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质量要求,其中XS、HC、MN和HD等产区的油茶油各有表现特殊的品质因素;对全部样品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打破了产区分布特征。可见,环境和基因型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如果实和种子大小等产量性状;海南不同产区的油茶油均为优质油,同时不同产区又有其特色;海南产区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以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等的遗传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3.
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差异是影响其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其种子油主要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16年生越南油茶实生树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油,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脂肪酸种类和测定脂肪酸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个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越南油茶茶籽油中共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和二十四碳一烯酸的含量在其动态变化的不同时期间存在显著变化,且油酸和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含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8月5日到9月5日是油酸快速积累期,且油酸的积累随着种子的成熟而增加,亚油酸的积累则与之相反;不同脂肪酸含量与控制其转化的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动态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硬脂酸(底物)、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最终的生成物)等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典型性相关性;△9硬脂酰-ACP脱饱和酶基因(SAD)相对表达量与硬脂酸含量的偏相关系数显著且呈负相关,硬脂酸含量与脂肪酸脱饱和酶2基因(FAD2)相对表达量、SAD与FAD2和脂肪酸脱饱和酶3基因(FAD3)相对表达量、亚油酸含量与FAD3基因相对表达量等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显著且呈正相关。可见,越南油茶茶籽油存在棕榈酸向硬脂酸、硬脂酸向油酸、油酸向亚油酸和亚油酸向亚麻酸的直接转化过程,选择合适的采果日期是提高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有效手段之一,SAD基因表达增强促进硬脂酸向油酸转化,硬脂酸含量对FAD2基因表达、亚油酸含量对FAD3基因表达、SAD基因表达对FAD2和FAD3基因表达等均表现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