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由于树种单一,病虫害时有发生。为了调整树种结构,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巴彦淖尔市林业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对河北杨引种工作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在鉴定河北杨产地和包头地区育苗技术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了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引种育苗试验的研究方案。经过两年的试验,河北杨育苗获得了初步成功,并于2001年开始用于园林绿化树种进行推广。根据引种试验及栽植实践,总结出河北杨在巴彦淖尔市的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改造地球的同时,也在渐渐地毁灭地球!人类在追求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在污染着生活环境。 中国的“三北”地区,80%(即262.2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已成了一片荒漠,即全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的威胁之中。  相似文献   
3.
红柳别名多枝柽柳,是柽柳柽科柳属灌木。红柳喜光,适于温凉气候,耐盐碱能力极强且耐旱耐湿。同时红柳还具有根深、速生、萌蘖性强等特点,是盐碱土造林的重要树种,发展红柳容器扦插育苗,对大面积改造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巴彦淖尔市梨树栽培一直采用疏散分层形的传统模式,该栽培模式树体冠幅较大,管理劳动强度大,后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抚育管理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产能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差。2021年,巴彦淖尔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以“西农模式”综合试验站为研发示范中心,通过项目推广带动,开展梨树成品苗宽行密植建园示范研究,辐射带动广大果农调整了梨树栽培模式。梨树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可以控制树冠大小,达到通风透光、提早结果、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便于机械化作业,管理技术简单,可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率,增加果农收益。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各地造林绿化树种在套区、沙区以杨柳树及沙生灌木为主,如新疆杨、垂柳、小美旱杨、梭梭等,在山旱区以榆树类树种为主.实践证明,巴彦淖尔市造林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树木成材率不高,严重阻碍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生存和发展.巴彦淖尔市为实现造林树种选择与苗木引种培育有效结合,市林业种苗站对全市不同地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业财务与会计是林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完善自然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林业会计的一系列理论方法都应该遵循林业内在的发展规律,与林业环境相适应。在新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认识林业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已经成为林业会计理论及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因此,提高林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是保证林业企、事业单位各项改革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发展回顾 巴彦淖尔市林木种苗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私营育苗企业和个体育苗大户为骨干、个体零散育苗户为补充的种苗生产格局,不仅满足了巴彦淖尔市生态工程建设的需求,而且还远销华北、东北等地,特别是新疆杨大秆苗,在周边省市、盟市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杜梨抗寒、抗旱、耐湿、抗盐碱,根系发育好,寿命长,是梨树的良好砧木,也是建生物围墙十分理想的首选树种,具有围封和防护风沙的双重作用。造林中既可以直播造林,也可以植苗造林,且植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近日,武川县林业局组成专门小组,对2009年生态建设各项工程 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此项工作首先由林业技术人员对所承包各乡镇林业建设工程的面积,质量进行自查,然后按片分成东西两组再进行互查,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兑现造林专业队工程款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乌拉特山地丘陵区柠条播种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地位于乌拉特中旗东南部的石哈河镇,东与包头固阳接壤,属山地丘陵区。纬度偏高,气温寒冷,日照强烈,年日照时数达三千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4.7℃,年降水量200mm左右,且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这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8.9%,雨期少、旱期长,蒸发量大(2700mm),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年平均仅40%左右,无霜期一百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6m/s,属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土壤以棕钙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