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脂松(Pinus resinosa)是北美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因材质优良,生长迅速和耐低温、干旱、瘠薄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用材林、防风固沙林建设.脂松原产区气候特点和我国东北地区相似,均具有无霜期短、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低至中等等特点,且海拔高度相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的发生规律,在大连市林科院水杉林地中搭建观察笼,于2018年4月—2019年10月对观察笼内的松墨天牛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了解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1年1代,以幼虫越冬,极少数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肾形蛹室化蛹,历时约14 d后成虫羽化,羽化孔为圆形,出孔后沿树干爬行,羽化的松墨天牛成虫雌雄性比为1.15∶1。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更好地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在典型样地悬挂诱捕器的方法,于2018年5-10月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山区典型样地的松墨天牛种群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发现松墨天牛、褐梗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3种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6-7月的虫口密度占全年的80%以上,为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2016年首次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情,引起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和努力下,积极开展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工作。文章针对大连市松材线虫病灾后迹地植被恢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封育、人工促进更新、促进大连夏绿阔叶林群落进展演替进程等恢复模式,并建议设置隔离带防护、调查人工林分布并加强管理、增加乡土树种的应用、支持抗性育种、加大防治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与最大初植密度(N)相比较,中等初植密度I1,I2和最小初植密度W林分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30.3%,85.6%和146.7%],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3)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I1,I2和W密度林分单株根系生物量分别比N林分高出34.3%,83.2%,139.7%(P<0.05)],总生物量逐渐减小[I1,I2和W密度林分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N密度林分的87.4%,79.4%和58.5%(P<0.05)];4)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2次人工接种试验来模拟大连地区感染松材线虫病林木发病的全过程,实验表明:大连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感病松木过程为感染枝先开始枯萎,然后整株树木失绿枯萎,然后整株树木枯死。大连地区感病松木存在2种外部症状类型,一种是当年枯死,一种是越年枯死。当年枯死的病程是8~20周,6月份以前发病死亡的基本都是越年枯死感病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