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产赤霉素对红松人工林开花调节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田松岩 《林业科技》1993,13(3):17-18
建国以来,我国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现大都开始结实.但结实量低且分叉多,难以成林.天然林和种子园也存在种子产量低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而现行的促进结实技术除疏伐、施肥外,基本上是外伤刺激母树的办法,这些方法基本上不适于在母树林、人工林中应用。而疏伐对具有顶端结  相似文献   
2.
红松立木心材腐朽比较普遍,尤其是成过熟林。立木伐倒后,可以见到伐根心腐直径,但腐朽长度难以测定。为此,笔者在小兴安岭榛子椴树红松林进行了枯倒木腐朽调查,得到伐根腐朽直径(D)与腐朽长度(L)的关系式(r=0.9904)。为便于野外估测和记忆,特将公式简化为  相似文献   
3.
田松岩  宋影 《林业科技》1999,24(1):23-27
1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结构丰林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为18165hm2,森林覆被率为958%。在17398hm2的森林中,包含了14个天然林林分类型和1个人工林林分类型,各林分类型的基本情况见表1~3,它们反映出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物理(蓄积)、空间(面积)及...  相似文献   
4.
红松(Pinus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 gmelini)、椴树(Tilia amurenisis)、黄波萝(Phellodanron Rupr)、胡桃楸((?)uglans mandshurica Maxium)、水曲柳(Fraxinus mandchurica Rupr)是我国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目前,我国正在  相似文献   
5.
对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下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且两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蒙古栎红松林均高于椴树红松林,且在10~20 cm土层,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3个土层中,椴树红松林均高于蒙古栎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坡位对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增汇经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量与含碳率估算植被层碳储量,土壤剖面法估算土壤层碳储量,并分析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上坡位和中坡位低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6.69 t/hm2和235.66 t/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上坡位和中坡位高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72.26 t/hm2和330.72 t/hm2,中坡位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高于上坡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依次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高密度林分中坡位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比显著低于高坡位,而植被层有机碳储量占比中坡位显著高于高坡位。【结论】立地条件对低密度林分的碳储量影响较小;对于高密度林分,立地条件好有利于提高植被层碳储量,中坡位择伐强度可以适当加大,但不能超过上坡位的2倍。  相似文献   
7.
抽样调查黑龙江省伊春地区上甘岭林业局2013年度阔叶红松混交林遭受松梢象甲危害的24个林班、59个小班内177块样地的立地和林分因子、受灾情况等,计算有虫株率、虫口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阔叶红松混交林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松梢象甲发生及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甘岭林业局阔叶红松混交林中,南坡受松梢象甲的危害较北坡严重,南坡虫害发生数是北坡的189.80%,占总有虫样方的52.54%,为主要受灾区域;将受灾样地的有虫株率与郁闭度值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y=–12.689x~2–11.713x+27.843,R~2=0.666 4;将受灾样地的有虫株率与Simpson指数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y=0.001 3x~2–0.060 4x+1.084 1,R~2=0.720 8;随着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郁闭度的增加,有虫株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松梢象甲虫口密度与受灾林地的乔木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小兴安岭两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采样分析了云冷杉红松林与椴树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一致,均自上向下逐渐减少;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云冷杉红松林 < 椴树红松林,同海拔高度变化(云冷杉红松林 < 椴树红松林)一致(仅10—20 cm土层,云冷杉红松林的两个因子高于椴树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两种林型间土壤活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差异在不同土层无一致的规律性;两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全氮、C/N之间为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林副特产原料生产管理水平,针对林副特产原料生产与环境密切相关及生产实践管理需要,提出通过林业物联网技术,设计实现完整的林副特产原料生产环境因子监测站系统。获取原料生产地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大气压力、光照度、风速和风向等环境因子信息,使用GPS技术获得流动监测的定位信息。监测站终端将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SM数字通讯传输至应用服务器。上位机软件平台处理、收集、展示、分析、统计和存储所获取到的信息,生产管理人员根据环境因素,适时调整生产作业时间。结果表明,林副特产原料生产环境因子监测站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的实现了林业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扎龙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