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宋爽    王韶晗    石梦溪    胡珊珊    许大为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85-92
在景观格局特征尺度上讨论景观格局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为具有减缓土壤侵蚀效果的景观格局提出优化的方向。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USLE模型、移动窗口法与半变异函数、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从特征尺度上量化了分析景观格局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格局类型有向散布型转化的趋势。(2)2010年、2018年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尺度分别为4 500 m,4 250 m,后者景观格局更为丰富。(3)201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主要取决于现状土地利用斑块特征,在景观格局特征尺度下网状型景观格局类型对土壤侵蚀的缓解效果最好,网状型、指状型和棋盘型与散布型景观格局类型相比,土壤侵蚀强度至少高一个等级的概率分别为0.53,0.74,0.88。研究结果可为景观格局优化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凭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成为21世纪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不单有助于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促进其合理规划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规范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关系理论模型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基于集对分析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展开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处于“一般”状态,集对势分析呈反势,集对悲观势和集对乐观势的变化区间为[0.143,7.403]。其生态旅游资源状况虽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但短期内好转范围有限,反而恶化的空间更大,如不维持好现状,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就会严重下降。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提高更多取决于“差异度”的发展转化情况,改善“较差”指标项是改善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关键,这将是一项长期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的生态和谐发展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县级城市景观建设已有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桦川县的景观改造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对现阶段城镇绿化中存在的绿地留存量不足、景观结构不完善、空间绿量缺少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带状景观建设为主要形式,以"四季景观,生态长廊"为目的的设计策略,以此促进城镇的生态、景观、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特色城镇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保证湿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强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以便为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定力量.[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视角,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效果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建立了大兴安岭地区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