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幼根、幼苗的活力状况,认为是种子活力的一个重要的、全面的综合表现,已为众多的试验所证实。我们自1982年冬至1985年连续3年,用杉木嫁接初级种子园单亲子代为材料进行了试验。结果田间幼苗重量与种子活力相关密切。为深入了解影响幼苗重量的种子的作用,必须对种子的生理生化基础作进一步的研究。 TZ法已被国际上用来作为鉴别种子生命力和测定种子活力的简易可行的测定方法。在杉木上应用TZ法来比较各单亲子代间种子活力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见报道。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测定,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择数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的9年生杉木正、反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测定和分析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杉木种内杂交存在较明显的“母本效应”只要父母本选配恰当,获得超优势亲本的杂合体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杉木[Cunninghama lanceolata(Lamb)Hook.]种子富含蛋白质,其含量约占种重的20%左右。蛋白质是贮藏物质之一,氨基酸又是组成蛋白质的前体。因此,贮藏蛋白质水解形成各种氨基酸的速度快慢及量的多少,必将影响新的蛋白合成,从而进一步影响胚的发育和幼苗生长。为此,我们进行了杉木种子萌发期间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变化与种子活力关系的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种子活力的研究与应用,在农林业生产上期望选育出高生力的种子,作为生产资料,这是无可非议的.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及一般良种选育,从种子生理方面研究报道较多.多数试验结果,种重对壮苗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林业上虽有报道,但不及农业重视.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自60年代以来,虽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及育种程  相似文献   
5.
<正> 为正确评价杉木种子品质,为杉木良种选育技术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1985年对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活力指标等与田间幼苗生长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982—1984年自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杉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在吸胀24小时内,种子吸水较快,吸水率约为45%。至胚根突破种子前,吸水率逐渐减慢,这时呼吸耗O_2速率上升不快。吸胀30小时去皮种子的ATP量及萌发一天的胚根耗O_2量与种子重量或幼苗重量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7.
8.
<正>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林业生产资料。种子的活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播种后能否迅速而整齐地萌发,幼苗是否快速而健壮地生长。因此,测试种子活力在生产上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章报道了同品种或不同品种在劣变条件下种子活力的大小。本试验用发芽值、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结合同工酶分析,对杉木嫁接种子园10个家系和对照的自由授粉后代进行活力测定,试图为杉木选育优良的家系子代,建立高一级种子园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比较了杉木具不同活力的自由授粉种子(高活力的№244;低活力的№5)在3d吸涨期间,种子胚细胞亚结构的发育。结果表明高活力的№244种子在吸涨第一天可以看到发育的线粒体。第二天以后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多位于细胞核周围。内质网在吸涨第三天也明显增加,发育良好。脂质体和糊粉粒却在吸涨第三天消失了,出现了大量大小不等的淀粉粒。而低活力的№5种子胚细胞亚结构的发育,相比之下要迟缓得多,直到吸涨的第三天,细胞仍被大量的脂质体和糊粉粒所占据,难以见到线拉体、内质网,也看不到有淀粉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杉木籽粒败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3~1985三年内,作者用100个家系精选后的种子做发芽试验,测定了种子的发芽能力,并对杉木籽粒败育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