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林业   9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对杉木人工林树高曲线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径阶的树高,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高;树高曲线受立地的影响十分明显,指数级高的相同径级,其树高曲线具有向上方移位的性质;密度对树高曲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书振  罗云伍 《林业科学》2000,36(Z1):86-89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两者胸径差异明显,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两者立木蓄积,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间伐林分部蓄积量(立木蓄积+间伐蓄积)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未间 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其比值,初植  相似文献   
4.
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中幼林低密度控制及深抚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1993,29(4):373-378
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缺乏,从而普遍采用低密度控制,即加大造林株行距,加大疏伐强度、减少疏伐次数,以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获得收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次下层间伐方式。本文对杉木中幼林一次性间伐的合理保留密度即主伐密度以及深抚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地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Ⅰ区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地理坐标为114°36’E、27°42’N,地处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海拔130-220m,属丘陵山地。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厚度为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约为25cm。土壤容重为1.2(g/cm~3)左右,pH值为4.4-4.8,有机质含量约为2.5%。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590.9mm,降雨量集中分布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5%,年均蒸发量1503.8mm,相对湿度80%,1月平均最低温度-5.3℃,无霜期270天左右。主要林下植被为:杜茎  相似文献   
5.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oata(Lamb.)Hook]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造林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经济效益大,深受群众喜爱。研究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对了解我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2月我们在江西大岗山实验局年珠林场的五年生杉木造林密度试验林内,进行了生物量测定,旨在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其分配规律,为今后科学造林和营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江西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1989,25(6):564-569
我们对江西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生产的生态特性、净生产量及生产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寻求杉木人工林合理的经营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一、林分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该地位于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属丘陵地形。调查林分为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为1530—3345株/ha,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为10—50cm,海拔高度130—220m,坡向东南,坡度30°,主要林下植被为:杜茎山、紫珠、柃木、黄瑞木、芒萁、狗脊蕨等。  相似文献   
9.
杉木中大径材成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西大岗山 17~ 2 5年生杉木人工林的临时样地 (4 4块 )和固定样地 (52块 )材料 ,研究了立地、年龄和保留密度对杉木成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杉木中大径材成材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 ,其次是保留密度和培育年限。立地指数级大于或等于 16 ,保留密度为 10 50~ 1350株·hm-2 ,年龄为 2 0~ 2 2 a时 ,适于培育中径材。大径材培育的经营密度则应更低 ,培育年限应更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