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蚊母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蚊母又称中国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Franch.)Diels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的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俗称水湿柯子或水浆柯子,高可达1米以上,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两岸海拔130m以下的陡峭山坡或悬岩的石缝中,数量极少,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上涨处于濒危灭绝状态,是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中华蚊母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具极强的固土石作用,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优势灌木,是极好的扩岸树种,在库区消落带绿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其耐阴耐湿,耐旱耐涝,树形奇特美观,嫩枝柔软,易于造型,是绝好的盆景制作材料,同时又是很好的绿化材料,发展前景广阔。2003-2005年,巫山县林业局花大力抢救保护了一批中华蚊母,并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本文结合开展的有关工作,在中华蚊母扦插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扦插繁殖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扩大这一特有植物种群数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2005年巫山实地观测发现及参阅中国林科院苏化龙研究员等的调查资料表明,巫山县分布有隼形目猛禽2科16种、鹗形目猛禽1科8种,共计2目4科-25种。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仅有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白肩雕(Aquila heliaca)2种,其余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居留类型方面,留乌14种,夏傅鸟或繁殖鸟3种,冬候鸟6种,旅鸟2种。在6个类型的生境中,利用程度依次为灌草丛、森林、农田、水域、裸岩峭壁(包含有洞穴)和人类居住区。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固定监测样地,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海拔156~172m区段首次经历冬水夏陆交替变化影响前、后的植物组成、个体数量、物种盖度等群落学特征进行调查,并计算各类植物生活型在群落中的比例以及各物种的重要值,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前,在样地上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5科147种,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后,仅剩17科32种,科数减少了69.1%,种数减少了78.2%,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植物,约占调查当年样地植物种数的60.5%;植物生活型组成发生改变,乔木和灌木减少,草本植物增加;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莎草科、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代表种有香附子、狗尾草、狼把草、马唐、野茼蒿和青蒿,黄荆、盐肤木、假奓苞叶马桑和铁仔这4种灌木树种的1年生实生苗及乌桕、复羽叶栾树和构树这3种乔木树种的1年生实生苗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降5.26%~36.76%,速效钾含量下降3.55%~45.56%,全氮含量下降9.52%~40.00%,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7.62%~37.83%,全磷和全钾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土壤pH值略有变化,变幅为1.73%~9.58%.  相似文献   
5.
2008年雪灾之后三峡库区红腹锦鸡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2008年罕见雪灾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选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呜叫计数法,在库区选定以往年份进行过32个样点调查的6个区域进行重复调查.结果表明,雪灾之后库区红腹锦鸡繁殖期占区雄鸟种群密度降低到35.11%,生境质量对红腹锦鸡种群存活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大面积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生境中存活率最低(6.30%),自然更新且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的落叶阔叶 针阔混交林以及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生境中存活率较高(54.66%~91.36%).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农田(D)、竹林(E)、阔叶混交林(F)、冷杉纯林(G)、亚高山草甸(H)、落叶阔叶林(I)地表无脊椎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弹尾目、鞘翅目以及膜翅目个体数最多.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型F内地表无脊椎动物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被类型E内地表无脊椎动物分布最均匀.Kruskal Wallis检验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陷阱中采集地表无脊椎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及均匀性差异显著(X个体数2=107.66,X类群数2=63.79,X多样性指数2=84.51,X均匀性指数2=94.45,p<0.05).对地表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类群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线性与二次曲线回归显示,弹尾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的线性与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显著;膜翅类与海拔高度、土壤全磷含量之间的线性与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显著;鞘翅类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线性与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显著,表明海拔、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是影响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三峡水库巫山段消落带植被建设试验示范区,按照海拔梯度设置监测样带,定位观测香附子的形态性状、种群密度及种群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对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消落带中浅水位区(海拔155~170 m)香附子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度等均显著高于深水位区(海拔155 m以下)和未淹区(海拔170 m以上...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竹林、阔叶混交林、冷杉纯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优势类群为蚁科、长角跳科、疣跳科,分别占所采集的无脊椎动物数量的22.70%、11.87%和11.43%.地表无脊椎动物功能群中的菌食性、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在各种植被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F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被类型E内地表无脊椎动物分布最均匀.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陷阱中采集地表无脊椎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及均匀性差异显著(X个体数2=107.66,X类群数2=63.79,X多样性指数2=84.51,X均匀性指数=94.45,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