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3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红松林杈干与经营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机理,提出人工红松林杈干综合控制技术,对已发生杈干的人工红松林,可根据不同培育目的,采用不同的经营对策及控制技术,提高人工红松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3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松直播造林是模拟自然更新的一种方式。利用种内植生组作用可以提高种内对不利条件的抗衡能力 ,做到直播免抚 ;利用种间竞争优胜劣汰作用可培育速生高产优良林分 ;做好鼠情监控 ,林地鼠数量控制在铗日捕获率 1%以下 ;种子催芽处理达到胚发育成熟的程度是直播成功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到2000年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再次率先成为第2个百万亩人工林的森工企业。人工红松林面积4万hm2,早期营造的已开花结实。林口林业局将红松资源优势实施果材定向培育作为“缓危解困”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人工红松林早期杈干使结实减少了85%以上,严重的近于绝产,出材率降低了29.37%~63.64%,严重阻滞了“兴企富民”目标的实施。该局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自选《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与控制》项目进行研究。历经3年,该局在省、总局、管局、东北林业大学的支持与指导下,完成了该项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5.
松梢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工本掌握松梢象甲习性与生活史的前提下,提出了营林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松梢象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红松结实分杈是生理自然现象 ,分杈要有相等或相近对称同轮侧枝条件。通过各林龄当年轮生侧枝相等或相近对称枝组发生株率 ,认定 3 5年生以上人工红松林可作截头 ,促进杈干培育多主轴结实枝 ,其中 2 5 %~ 3 0 %强竞争枝要在截头时同时剪去才能促进结实并丰产  相似文献   
7.
人工红松林杈干的危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检测,杈干以下材积加上杈上材积之和大于单干材积,但出材率前者仅是后者的40.82%,且杈上材径小、节多,利用价值不高。控制杈干早期形成,可提高木材利用率,并能提早结实。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人工红松林杈干形成机理 ,提出人工红松林杈干综合控制技术。对已发生杈干的人工红松林 ,可根据不同培育目的 ,采用不同的经营对策及控制技术 ,提高人工红松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红松人工幼龄林(10年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截干处理的结果表明,红松截干(按比例、轮枝)对侧枝生长影响显著。1/3截干轮枝基径、轮枝长平均值最大值(11.08、1.022)分别比对照高出140.87%、354.22%;三轮截干轮枝基径、轮枝长平均值最大值(8.11、0.51)比对照高出298.52%、211%。1/3截干平均值(11.08、1.022)比三轮平均值(8.11、0.51)要大,1/3截干最好。  相似文献   
10.
红松刺嫩芽人工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龄组红松人工林内栽植不同密度的刺嫩芽,既改善林地条件,又增强林分稳定性,优化了林分结构,提高了生态效益,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经济效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