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前言本文根据150株解析木材料,就杉木树干 D 带与 D 去之间的相关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胸高 D 带与 D 去的相关规律;2、树干各不同部位与胸高部位的 D 带与 D 去的相关规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地理区域 D 带与 D 去的相关规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立地条件 D 带与 D 去的相关规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南岭山地湖南、广东等省5个林场的25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解析(以下简称林分解析)标准地资料(已验证了原有生长过程表中株数随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的可靠性)。通过株数标准化方法,将经消除间伐影响后的各标准地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数据,转化到标准水平(郁闭度1.0)。再将改进的8参数Chapman-Richards函数,用Marquardt迭代法,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多形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同时分析了模型的特性,为立地质量的蓄积量指标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长量的调查和测定,是揭示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为合理经营利用森林,提高林木生产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有益效能,为合理计划和组织林业生产提供可靠数据,在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林分生长量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生长量的计算,目前一般是采用测定近十年(或五年)直径生长量的样木,利用一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杉木定期年数进行了分析。通过五年与二年定期年数的材积生长率比较,得出二年的材积生长率比五年的偏小2.28%,为采用二年定期年数测算杉木定期平均生长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Richards函数拟合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样本资料收集后,要建立一个好的地位指数曲线模型,关键在于选择好数学模型和拟合方法。就建立树高生长过程一类反映生物生长规律的模型而言,一个好的数学模型,不仅要求对样本资料应具有灵活的切合性能,最小的拟合残差和尽可能少的参数,而且其参数应具有生物学意义,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对Richards函数在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改进后的8参数Richards函数,分别建立了杉木、马尾松多形  相似文献   
6.
立地分类是科学造林、集约经营森林的一项最基础的技术工作。为满足句容县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要求,进行了林场的立地分类研究。 1 自然概况 句容县林场位于南京市东面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地带的中段,总面积为3891hm~2,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有部份下蜀黄土岗地。  相似文献   
7.
立地质量的树种代换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骆期邦  肖永林 《林业科学》1989,25(5):410-419
我们以杉木和马尾松为对象,研究了在相同立地类型中的树种代换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树种对立地条件及其综合功能的反应不一,直接用地位指数建立配对代换方程的方法,不能取得正确结果;而通过数量化方法和多元分析技术,建立起以立地因子为依据的地位指数代换模型,并进而将地位指数转化为标准蓄积量,这样就能从生态基础上解决多树种的代换评价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Richards函数拟合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讨论了不相交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拟合。解决了标准年龄时树高与指数值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根据树高和年龄求指数的实用迭代公式;探讨了标准年龄不同,指数曲线形状是否会变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本文所用的杉木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9.
Richards函数拟含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0.
一、编表方法概述《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立木材积表以(77)农林(林)字第41 号函,部颁二元立木材积表(LY208—77)为准。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立地条件,林木生长情况统一划分区域,导算编定一元立木材积表”。根据此精神,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