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尾巨桉桉叶精油,比较了12个月份尾巨桉叶片中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最后应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巨桉桉叶精油含量以2到3月份为最高,GC-MS共鉴定出精油的46种成分,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6.153%,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98%),其次是α-蒎烯(26.32%)、α-松油醇乙酸酯(16.38%)、柠檬烯(5.07%)、反式-α-罗勒烯(2.46%),其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45mg/mL,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桉叶抗氧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林9号桉叶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20、50℃提取1h;抗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光照、空气和温度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而pH值对其影响较小;对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表明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抗氧化效果成正相关;以有机溶剂对上述提取物进行萃取,抗氧化效果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然后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作为洗脱剂对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的影响,以50%和70%乙醇洗脱成分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以壳寡糖为模板,利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00nm左右,表面带弱正电性.纳米颗粒在4℃条件下保存比较稳定,25℃以上使用有利于硒元素的释放.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水稻种植,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稻谷中硒含量,分蘖期使用无明显富硒情况.孕穗期使用该营养调节剂,稻谷产量提高了8%~15%,硒含量提高了3~10倍,大米中营养物质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30%~60%,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壳寡糖-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缓慢释放硒元素,促进了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硒元素稳定富集在大米胚乳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茶籽粕提取物中醇提部分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部分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其在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籽粕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苏云金杆菌、黑曲霉和黄曲霉都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最低抑菌浓度30~500μg/mL之间,且在120℃以内,酸性环境下以及不同光照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茶籽粕中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对黑曲霉、黑根霉抑菌活性为指标,探讨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对黑曲霉抑菌活性组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粕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液固比15:1和提取时间4h。在此条件下,其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显著,其抑菌圈直径为17mm。  相似文献   
6.
利用氧化还原体系把高价硒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红色零价硒,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内核,采用纳米制备技术,得到核壳型的淀粉硒纳米颗粒(St-Se0NP).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电性呈中性.淀粉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巨峰葡萄植株,成熟葡萄果实中的硒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倍,糖份提高了30%,钙含量提高了40%,而酸含量则降低了30%,大大改善了葡萄的风味.研究还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较普通硒化物,淀粉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形成了缓释,提高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