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条件对重阳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阳木以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其生长状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行的重阳木与其生长状况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除直接作用外,根系半深埋,根系损害以及地面硬化等均可通过其对生长状况产生影响;根系正常与冠幅生长相关性较强,除直接作用外,多行,根系伤害以及地面硬化程度均可通过其对冠幅生长产生影响;单行的重阳木与树干生长关系密切,除直接作用外,根系深埋、根系伤害程度以及地面硬化程度均可通过其对树干生长产生影响;根系深埋推迟发芽时间,除直接作用外,单行以及地面硬化均可通过其对发芽时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徽江淮油茶‘凤阳1~6号’选优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安徽江淮地区无油茶良种推广的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安徽油茶分布的最北缘凤阳县,开展油茶优树选育工作。经过资源调查、初选、复选后,于2011年筛选出‘凤阳1~6号’6个油茶优良单株。这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质量为16.99 g,平均株产量9.62 kg,鲜出籽率为45.22%,干籽率为62.41%,出仁率为69.17%,仁含油率为51.45%,果油率为10.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3%,单位产油量0.13 kg/m2,各项指标均达到我国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该系列油茶优树的选出为安徽江淮地区乃至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发展油茶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和规律,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以舒城县晓天镇海拔100 至800 m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叶片细胞活性物质含量和活性,比较不同海拔油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从100 m上升到800 m,油茶叶片的MDA、Pro、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59.01%、294.39% 和40.93%;POD、CAT和SOD 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06%、165.32%和62.47%。油茶各项细胞生理活性物质指标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可见,油茶的内在抗逆性随海拔升高而得到显著提高。中国油茶栽培正在向北缘地区推进,在生产中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运用水、肥、光等条件的调控等抗逆性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绍兴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维管束植物558种(含栽培种),隶属125科346属;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有109科309属492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有97科292属472种;在科的组成上,以寡种科和单种科为主,共占总科数的88.07%,物种数量最多的为禾本科,有35属45种;在属的组成上,以寡种属和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98.06%,是该本地区植物成分的重要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热带特征,在属级水平上表现温带特征,说明该保护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区,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5.
胡娟娟 《农业与技术》2013,(12):193-193
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从技术体制角度上看所收集到的气象数据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某地区为例,首先对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导致差异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对浙江横店八面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风景资源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全面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分值为36.8分,属于二级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对油茶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舒城县河棚镇和安徽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两地进行不同基质对油茶扦插育苗成活率影响试验。定期对育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扦插栽培基质以珍珠岩成活率最高,达95.33%;其次是珍珠岩+泥炭土(Ⅴ珍珠岩∶Ⅴ泥炭土=4∶6),成活率达到92.19%。这2种基质扦插的新芽抽梢率相对也较高,分别为32.65%、29.69%。舒城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河沙的扦插成活率是6种基质中最高的,为99.33%;其次是50%沙+50%黄心土,成活率为98.67%。  相似文献   
8.
失水程度及基质重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0.919 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质与茎叶的重量比值变化趋势为负抛物线型。(3)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失水20%左右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低值,随后开始急剧上升。(4)2种酶活性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也呈先降后升、最后失活的趋势,且在失水40%时,活性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步下降。(5)所有试验表明在失水20%时苗木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因此,今后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苗木水分的科学控制,使容器基质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9.
研究钢架大棚环境下芽苗砧嫁接时间对油茶成活率、生长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油茶最佳嫁接育苗时间。选择油茶‘长林4号’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木质化穗条,分别于2013年5月6日~6月4日嫁接,于当年10月底统计各时期嫁接成活率、秋梢率和生长量等,比较不同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成活率最高,为89.93%,其次是5月6~10日,成活率为87.27%,5月31日~6月4日成活率最低,仅为41.63%;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木秋梢率及叶面积数值均最大,分别为25.17%和12.60cm2;6个处理总叶片数依次为10.67、11.33、9.67、9.50、9.33和9.00,高径比依次为52.11、48.14、48.41、40.73、42.75和36.82;5月11~15日嫁接苗木主根最长(8.53cm);5月31日~6月4日嫁接苗木根茎比最大(0.459)。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成因之一,在安庆地区钢架大棚环境条件下,5月11~15日为最佳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其它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繁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实地调查,对古树名木的种类及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生长状况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繁昌县现存古树名木104株,隶属15科22属23种.其中,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93株,名木1株.树龄集中分布在100~200年,树高集中分布在15~21m,胸径集中分布在180~270cm,冠幅集中分布在4~14m.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县域内古树名木主要生长在远郊野外与乡村街道,各镇也存在数株生长势和生长环境较差的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