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嘉兴市南湖区稻麦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稻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稻麦轮作模式下晚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能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氮、磷主要存在于子粒中,而86.51%~91.69%的钾被秸秆吸收.施肥会降低子粒中氮的分配率,磷、钾则有所提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中氮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52.3%、51.7%,而磷肥仅为6.2%,每百公斤子粒消耗的氮肥为1.67~2.31 kg,磷肥为0.39~0.48 kg,钾肥为1.58~2.19 kg.  相似文献   
2.
直播单季晚粳稻秀水114“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414"回归设计,对直播单季晚粳稻进行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有效穗、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通过增施尿素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建议本区域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520.86、90.88、188.46 kg.hm-2,目标产量为8 782 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播种量处理,研究晚粳嘉58、秀水134单晚直播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与2个品种的田间最高苗、有效穂、产量呈二次曲线效应;与成穂率、植株高、每穂总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分别呈负、正相关;与千粒重分别呈正、负相关。每提高1.0kg/667m2播种量,分别为成穂率减2.0、2.2个百分点,株高降2.42、1.83cm,穂总粒减3.88、12.02粒,结实率减0.37、高1.53个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27、减0.09g。2个品种的极限播种量为3.0kg/667m2左右,最适播种量嘉58为1.67kg/667m2,秀水134为2.25kg/667m2。  相似文献   
4.
浸渍毛白杨锯材的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 mm厚浸渍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实验法,根据浸渍木干燥特性,得到浸渍毛白杨木材的干燥工艺.结果表明:浸渍后杨木干燥特性的初期开裂等级降低,但内裂、截面变形、干燥速度的等级提高.采用此干燥工艺,干燥周期为12.74 d,各项可见缺陷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实木地板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甲鱼“烂甲”、“疖疮”、“腐皮”并发症防治试验我场于1995年7月7日从河南西峡县莲花电站甲鱼养殖场购进200克以上的中华鳖50公斤进行饲养试验(其中200—350克重的100只)。由于种种原因,半月之后,发现200—350克重这部分甲鱼有患“烂甲”...  相似文献   
6.
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先后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强熟期适,农艺性状优良。介绍了该品种在嘉兴南湖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因需灌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六项关键技术,为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场于1995年7月7日从河南西峡县莲花电站甲鱼养殖场购进200克以上的甲鱼50公斤进行饲养试验(其中200—350克重的100只)。半月之后发理200—250克重一些甲鱼有患“烂甲”病的,到8月初,发现部分甲鱼患“烂甲”“腐皮”“疖疮”并发症,发病死亡率高达30%。甲鱼发病后,我们采用病鱼隔离、病过处理、涂抹药膏、药浴隔离饲养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发病经过:我场于7月7日购进甲鱼,到7月19日  相似文献   
8.
小银鱼作为一种小型经济鱼类,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1993年,河南省南召县鸭河口水库移植太湖小银鱼卵50万粒,并于1995年首次成功捕捞商品鱼37.8吨,收入100多万元。但以后的10余年间,产量多时达187吨多,少时仅3吨,有些年份竟没有产量(逐年的产量见下图),什么原因导致鸭河口水库小银鱼产量产生如此大的波动?笔者结合在鸭河口水库从事银鱼研究、捕捞工作的实际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12个晚粳稻新品种进行机械化插秧单晚栽培筛选试验,并用灰色评判法对11项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丙08-503、秀水114灰色综评值G>0.85,为1级品种;丙08-519、丙08-077、丙07-075的灰色综评值0.8≤G≤0.85,为2级品种;嘉乐优2号等7个品种的灰色综评值G<0.8,为3级品种.中熟晚粳秀水114、短生育期晚粳丙08-503为适宜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栽培的当地晚稻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晚粳稻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显著影响齐穗、成熟与全生育期,其中对齐穗与成熟期的影响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小;延迟播种期使株高变矮,节间、总叶数减少,对中熟晚粳的影响大于特早熟晚粳;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特早熟晚粳大于中熟晚粳,而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则相反;播种期与该两类品种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两曲线相交点为6月26日,中熟、特早熟晚粳品种的适宜播期为该日前与后,最迟临界播种期分别为6月30日、7月2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