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测定复配高效灭蟑胶饵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现场蟑螂密度测定,现场施用复配高效灭蟑胶饵,观察施药前后蟑螂密度变化,评价杀灭效果。[结果]蟑螂种类均为德国小蠊,并且操作间中蟑螂密度最高。施用该灭蟑胶饵后,蟑螂平均在1.25 min就可以寻找到食物并且在6.50 min出现中毒现象,19.50 min后死亡;施药8 d后,灭杀率达80%以上;60 d后灭杀率达95%以上。[结论]该胶饵1次投药后对蟑螂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使用方便、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青岛崂山区小蠹种类,本研究对诱集到的小蠹进行分类鉴定,更好地丰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小蠹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崂山区的1种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隶属于象虫总科、小蠹亚科、绒盾小蠹属,该小蠹的典型特征为鞘翅自斜面前缘开始,沟间部具突起的颗瘤,由前向后略许增大,成为纵列,第2沟间部无颗瘤,与2017年吕坤鉴定的山核桃新害虫——小粒绒盾小蠹描述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ML树)显示,该小蠹样本与美国和东南亚小粒绒盾小蠹样本序列聚成一支。[结论]本文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鉴定,明确该诱集到的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并且该种在山东首次记录发现。此研究结果为小蠹快速DNA鉴定以及溯源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