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萌芽林(1~4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树种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以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Ca、Mg、Cu、Zn、B、Fe、Mn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规律。【结果】林场土壤综合肥力在垂直梯度表现为:A层(0~20cm)>B层(20~40cm)。在整个轮伐期内,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由0.608降低至0.595,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最终消耗,各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大部分处于一般肥力水平(四级)。【结论】轮伐期内,土壤肥力先增加后降低,第2年后土壤肥力消耗量持续增大,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桉树无性系DH32-29和GL9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肥种及用量施肥处理研究其对这2种无性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置的肥料有效养分梯度下,DH32-29胸径生长对肥料有效养分含量高低无显著差异,而GL9胸径生长、DH32-29树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高有效养分促进作用;GL9树高和单株材积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潜力不足;DH32-29生长量较GL9大。  相似文献   
3.
促生菌接种马尾松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促生菌对马尾松苗木的促生效应,用前期筛选获得的优良固氮菌菌株N9、N16及解磷菌株P9、P3,组成N16P9、N16P3、N9P9、N9P3 4种混合菌液接种,比较接种促生菌及施肥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育苗生长6.5个月的马尾松苗木,N16P3、N9P9、N9P3处理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分别增加4.9%、0.7%和2.6%,N16P9、N16P3、N9P3处理的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6%、2.6%和1.3%。接种促生菌10个月的马尾松苗木,高生长增加11.44%~50.80%,地径生长增加2.63%~26.32%,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5.57%~9.79%,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幅在0.83%~1.45%,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3.38%~5.77%。综合分析结果以N9P3混合菌液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带状样地法在黄冕林场中划分4个区域,通过不同模型对4个区域的黑荆树的树高与胸径进行回程分析,选出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估计精确度均在94%以上,所建方程可用于计算黑荆树高及其林分平均高。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中桉树人工林风险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广西桂中桉树发展迅速,所占比例为广西的桉树1/3,成为木材加工的主要原料,但仍存在不少经营风险,主要是品种单一、病虫害隐患大、抚育施肥粗放、霜冻灾害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等。本文针对所隐藏风险,提出防控规避建议,包括加强品种选育,增加造林品种;采取营林措施,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合理配方施肥,加强施肥除草管理;根据立地条件,做好区域树种规划;合理生产经营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柳桉立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不同状况下桉树应力和弯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柳桉立木随着树高的增加,树干断面积呈指数迅速减少,而树干材积和质量均呈一元二次方程的增加。柳桉立木随着树高的增加,树干各截面的应力呈线性降低,而所受弯矩呈非线性减少。外力载荷下作用点与树干基部间各截面的应力会迅速增加,也使得其间的弯矩(绝对值)急剧增大。外力载荷随着树高上移,相对而言不会增加树高基部的应力,但会显著增加作用力位点截面的应力,也显著提高树干基部的弯矩。柳桉在树高3.9 m以上树干部位,由于惯性矩产生的抗弯矩应力能力趋于减少,而小于弯矩应力,易使树干发生变形导致树干折断。  相似文献   
7.
"十五"以来,广西不少国有林场特别是区直林场除在场内发展速丰林外,利用林场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在场界外通过多种方式面向周边市县租赁林地积极营造速丰桉,发展势头迅猛。经过十多年的种植,林场经营的森林资源成倍增长,呈现一定的规模;同时,场外租赁造林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黄冕林场发展对外造林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对外造林中面临的问题,为促进林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