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环境污染聚类分区及林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大陆29省(市、区)的土地资源、地形、水文、气候、生物、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环境质量现状等资料,应用等级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分为9个分区,其中:东北、黄土高原和四川为风沙、侵蚀、酸雨严重污染区;黄淮海平原和云贵高原为盐碱、酸雨重度污染区;东南部平原丘陵山区8省为侵蚀、盐碱、酸雨中度污染区;青藏高原、新疆和海南为高寒、干旱、风暴潮轻度污染区,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相应的林业对策,从而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林业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在来自各种渠道的统计报表、生产数据、抽样调查和试验报告等中大量数据是灰色量。据此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必然含有不同的灰数;同时,作为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各类参数是具有上界和下界的灰色量。灰色投入产出分析就是在只知道投入产出的数量范围,而不知道其确切数量情况下,为进行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适地适树造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黄土高原林业生产的考察研究,选取了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水分、热量、地形部位、坡向和土壤种类等作为选择造林树种的限制因子,得到138个有效组合作为事件集,用66个常见的造林树种作为对策集,通过多目标模糊决策,求得各事件集上适宜的造林树种,最后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求得了各事件集上最优造林树种,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要统筹解决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某些学者“西北不缺水” ,南水北调主要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观点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协调 ,气候变暖将使北方干旱持续到 2 0 15年 ,西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更干旱缺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开发亟需调水 ,提出南水北调是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大西线调水是统筹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的必由之路 ,并提出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应与大西线调水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不等间隔时序数列的CM(1,1)模型,并对广西融水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比较理想,模型精度97.2%,从而为森林资源部分数据更新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涉及山西大同和雁北地区13个县市、内蒙古31个旗(县)、河北坝上坝下24个县(市)、北京6个区(县)和天津1个县,共计75个县(旗、县、市),总面积45.8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157.85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5.3%;耕地437.22万公顷,占9.5%;草地2663.2万公顷,占58.1%;其他用地323.93万公顷,占7.1%。治理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建设任务包括造林、草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三方面。京津…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正确评价和估计中国森林的碳汇功能,采用计算碳的成本效应的方法,求得中国森林每储存1t二氧化碳的社会经济效益为11.18美元。若今后加快人工造林的速度,加强森林保护和集约经营,可使每储存1t 社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环境污染聚类分区及林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大陆29省(市、区)的土地资源,地形,水文,气候,生物,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环境量现状等资料,应用等级系统聚类分析,将全国分为9个分区,其中:东北黄土高原和四川为风沙,侵蚀,酸雨严重为污染区,黄淮海平原和云贵高原为盐碱,酸雨重度污染区,东南部平原丘陵山区8省为侵蚀,盐碱,酸雨中度污染区,青藏高原,新疆和海南为高寒,干旱,风暴潮轻度污染区,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相应的林业对策,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唯独我国的沙漠分布在温带。根据有关文献和1994年我国沙漠化普查资料,介绍国内外现代干旱和沙漠化现状,分析青藏高原隆升、末次大冰期、水土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干旱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形成和分布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要尽快实施跨流域调水、节水林牧业和依法治沙,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