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据林木种子的生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 ,在通常采用的 6种发芽方法中 ,选择适合于种子特征 (形态、生理 )的发芽方法 ,经 10 0个树种、 30 0 0多个种批的发芽验证 ,总结了 4类种子的发芽要点、技术条件 ,给出了 10 0个树种发芽率的最高值 ,为绿化造林、苗木培育的种子发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经浸种、培养、干燥、射线摄影,在4天内即可准确判断出华山松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生活力。制作了射线判图的标准图片,确定了最佳判图条件是:25℃浸种48h,25℃培养48h,40℃干燥5h;判图标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及胚乳之间界线模糊不清,胚隐约可见,胚乳亮度均匀。证明了华山松种子生活力强弱与其本身干燥后失水量关系极大,发芽种子的平均失水量为144%,死亡种子的平均失水量是256%。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在“吸水-干燥”过程中保水能力不同的种子生理理论;利用思茅松种子失水率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y=143-5.1x线性回归方程。可在短时间内(1天)估测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其误差不超过GB2772-1999的容许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在“吸水-干燥”过程中保水能力不同的种子生理理论;利用思茅松种子失水率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y=143-5.1χ线性回归方程.可在短时间内(1天)估测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其误差不超过GB2772-1999的容许差距.  相似文献   
5.
膏桐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丽珠 《云南林业》2007,28(2):25-25
膏桐(Jatropha curcas L.)又名麻疯树、小桐子等,为大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广,为阳性树种,种子含油率高,可提炼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6.
开展滇楸(Catalpa fargesii)种子不同发芽温度、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浸种温度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滇楸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浸种能提高滇楸种子的发芽率,始温50℃清水浸种为最适浸种温度,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滇楸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赤霉素浓度为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