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为一年发生1代。部分幼虫有滞育现象,少数幼虫滞育时间长达3年或更长。幼虫共5龄,成虫羽化盛期基本和柠条荚果幼英盛期一致,幼虫在林间为负二项分布,用有效积温预测发生期和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较为符合实际。最佳防治期是成虫羽化高峰期,也就是柠条幼荚盛期。用50%的杀虫快油剂1份加柴油4份,进行地面超低量喷雾,林间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柠条坚荚斑螟Asclerobia sinensis(Caradja)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危害柠条荚果和种子的重要害虫。在内蒙古地区一年1代,个别一年2代,以5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与柠条幼荚盛期一致。多数幼虫有转移危害荚果的习性。幼虫在林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用有效积温、物候法预测发生期,用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较为可靠。用40%的氧化乐果油剂和柴油1:4的药液于成虫羽化盛期超低量喷洒,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前言杨十斑吉丁虫Melnophila decastig Fabr,1972年在伊盟杭锦旗被发现,以后扩散到达旗等地。1980年至1983年在中和西等林场为害非常严重,发生面积4000余亩,已成椽材的小叶杨和旱柳,因杨十斑吉丁虫的危害,仅四年时间就死亡2700亩。其它地区也  相似文献   
4.
柠条坚荚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在内蒙古西部,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世代重叠。成虫羽化当天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一般产卵5—8粒。幼虫共5龄。周期距法、物候法、有效积温法预测发生期较为准确;在环境因子、种群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用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也较可靠。幼虫林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最佳防治时期为第1代成虫盛期,用50%杀虫快乳剂加水1:4超低量喷雾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以来,伊盟达拉特旗每年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约30多万亩,而且逐年有所扩大。林木因多年受虫害,生长速度减慢,有的变为“小老头”树,有的已经枯死。全旗各地的柠条种子被害率达40%,春尺蠖的危害又有所回升,杨圆蚧也正在蔓延。中和西林场和白土梁林场由于杨十斑吉丁虫的危害,杨柳树死亡3千余亩。白土梁林场榆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