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柳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柳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利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单宁,在柳树休眠期,光肩星天牛危害率与各部分单宁含量相关性不强,在柳树生长期,被害率与被害韧皮部、被害木质部显示较强的负相关性;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各柳树品系韧皮部单宁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危害后,除黄柳之外单宁含量有所增加;树木休眠期与生长期的韧皮部、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树种间韧皮部与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均显著;健康木与被害木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差异均显著。说明单宁含量增高,抑制虫害能力增强,可视单宁为树种抗虫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凯旋金露梅、迎红杜鹃、黄花锦带、麦李、大花木绣球、茶条槭绿枝为研究对象,利用扦插技术,对影响插穗生根的光照强度、环境温度、插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筛选,建立稳定扦插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松松针挥发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油率为指标,考察投放原料质量、浸泡时间、料液比、蒸馏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最佳提取条件是投放原料150 g、料液比1∶9、浸泡12 h、蒸馏提取时间5 h,平均得油率为0.323%,RSD为6.87%。[结论]该研究为松针挥发油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丹  舒钰  赵学丽  王颖  李晶 《北方园艺》2018,(8):161-165
酸浆为我国常见的野生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全株均可入药;酸浆又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可制成果汁饮品等,口感甚佳;另外,酸浆宿存的果萼膨大如灯笼,可长时间保存,适宜做干花材料。该研究对酸浆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酸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酸浆果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酸浆未来开发利用方向及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松针资源概述及用途,并分析了松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红松松针挥发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挥发油中氨基酸的组分及化合物的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红松松针挥发油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松针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总量可达到244.44 mg/kg,已测出的氨基酸中,以赖氨酸的质量分数最高64.03 mg/kg,组氨酸次之,为34.248 mg/kg,缬氨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23 mg/k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92%。其中烯烃类占87.97%,醇类占3.7%,酯类占5.77%,氧化物类占0.24%,以及少量的酮类和二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大根香叶烯D(14,38%)。试验结果证明,红松松针挥发油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如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杜松烯、α-松油烯、乙酸冰片酯等,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自然状态下不易发芽,为解决此难题,本试验采用沙藏变温、热水浸泡、浓硫酸处理等不同方式处理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吸涨率。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酸蚀种子35min,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8%、90%以上,沙藏变温处理种子发芽率高于50%,热水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只有水温80℃、水浴30min时,发芽率为65%。由此可知破除皂荚种子休眠的适宜方法为浓硫酸酸蚀种子35min,其发芽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可能会面临需求分析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难,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难,成功创业难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环境与政策研究,建立多层次的面向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中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