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峨眉玉山竹〔Yushania Chunjii(keng)Z.P.wang et G.H.Ye)主要分布四川西部的彭县、茂汶、灌县、大邑、邛崃、宝兴、天全等县,多生于高山针叶林下及溪河两岸。垂直分布高度为1800—2600米。下限与邛竹、方竹等属的竹种交错分布,上限与冷箭竹相间嵌生长。在自然分布区内,数量多、生长良好,平均高1.5—2.5米,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  相似文献   
2.
混交林能改善林内的各种生态因子,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我省马尾松分布在高温、干热、土壤贫瘠的浅丘和深丘地区,进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试验;同时调查观测该区内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并与该区的杉木纯林进行对比分析。杉木、马尾松人工混交林3—5年郁闭,林内直射光比杉木小13.1—27.3%,夏季高温季节气温比杉木纯林低2.2—2.4℃,湿度大5.0—10.0%。混交林内每年单位面积上的枯枝落叶量比杉木纯林高1—2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13.7—17.3%,孔隙度大5.0—7.4%,速效性氮高0.47—2.27毫克/100克,磷高0.59—0.60PPM,钾高2.28—3.78毫克/100克。混交林分比纯林提早1—2年郁闭,间伐期可提前3—4年。第一次间伐,每亩可出小径材0.3—0.5立方米。20年生的混交林分比杉木纯林每亩蓄积量大1.1—1.3倍,且大径材占42.3%,杉木纯林仅占14.5%。 试验和实地调查结果均证明,营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不仅促进了杉木的速生,而且改善林地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对扩大我省杉木的栽植范围,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为我省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杉生态学与生长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cles Fuetcheng)是我国特有的孑遗古稀植物之一,树种中的活化石。树干端直,树姿优美,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快,是很好的四旁绿化和荒山造林树种。自1948年被发现定名后,各地广为引种栽培,我国除东北和西北以外,各省均有栽培,据完全了解,欧、美及非州有50多个国家引种。垂直分布从海拔200m左右的长江两岸,至海拔2600m的川西地区。 在水杉发展过程中,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对种子育苗与幼林的培育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对水杉的生态与生长特性方面的研究报道少。为丰富用材树种和建立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依据,对我省现有四旁和荒山营造的水杉,分别进行实地调查观测,从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研究表明:水杉在年平均温度为8.6—20.5℃,极端最高温为45℃,最低湿为—47℃,年降雨量753.1—2364.6mm,相对温度从40%到90%,日照时数526.9—2400小时的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山坡中下部缓坡山谷生长良好。20年生的水杉年平均树高生长量为0.8m,直径生长量为1.2cm。30年生还未达到数量成熟。根系发达,穿透力强,据调查,9年生的水杉根幅比冠幅大30.6—41.4%,其生长量是阳坡比阴坡大。总的说来,水杉对生境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宜于在我省适生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主食竹开花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大熊猫主食竹种,近年来,先后出现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大熊猫的生存。为此,研究竹子开花的习性和规律,探讨开花原因及花后更新换代方式,对预测开花期,防止或延期开花的方法和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证竹子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分析了缺苞箭竹的繁殖和生长特性,初步认为:缺苞箭竹的繁殖力较强。在其开花迹地上,竹林的更新复壮,应以天然更新为主。天然更新的竹苗,12年即可生长发育成郁闭稳定的幼林。  相似文献   
6.
天然更新是复壮竹林的一种方式,尤在交通不便,劳力缺少,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利用竹子开花结实后散落的种子,自然发育成林,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更新措施.为了促进冷箭竹(Arundinaria fangiana Camus)开花迹地的更新复壮,我们于1985年5—7月,分别在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调查了冷箭竹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进行.标准地样方设置按三角形排列.样方面积,根据更新苗年龄和大小定为1—2平方米.每个样方分丛按代测定更新苗的数量和生长,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四川杉木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纯林耗肥力强,自肥力差,引起地力严重衰退,致使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的第2、3代杉木林生长差,不能成林。本研究选择桤木、水杉、漆树、灯台、香樟、柳杉和擦木7个自肥力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与杉木混支造林。其结果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纯林高0.26~3.92%,水解氮高18.1~36.49mg/100g,速效磷高1.46~2.59ppm,速效钾高0.38~0.60mg/100g,土壤肥力明显提高,6年生时,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杉木林高23.3~117.4%。这7个树种均可作为杉木混交造林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栽培杉木的一般产区,过去多营造纯林,由于造林地区立地条件复杂,地形多变,有的地方不能满足杉木正常生长发育要求,致使造林不成林,成林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影响林地的合理利用和杉木速生丰产。为了探索杉木林基地建设中,混交林的营造技术,从1970至80年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协调的林分结构,能改善林分小气候;16年生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27.5~50.4%,比柳杉纯林高15.5~36.3%;杉木、柳杉混交可以改造杉木低产林,扩大杉木的栽植范围,具有比纯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点象限法是一种无样地抽样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国外学者认为,此法在发向完全的顶极群落中应用优于样方法;国内在发育比较完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使用,公认其精度高。我省大画积的天然次生林,多为发育不完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我们通过中点象限法与样方法(记数样方法)的对比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点象限法与样方法相比,精度和置信度接近,且效率高,易于施行。此法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次生林中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选择适当的起测直径,才能达到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