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9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松扁叶蜂生物学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扁叶蜂(Acantholyda Pinivora Enslin)~*属膜翅目,扁叶蜂科~([1]),在国内首次发现于山东省天麻林场,1967年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林区,为害平均树高8米,平均直径14厘米,40—50年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次生林,发生面积近200亩,现今已蔓延成灾达3万亩,并向油松人工幼林蔓延为害,是松树的严重害虫之一。松树受害后,重者像火烧过一样,若连续受害2—3年,则林木干枯死亡。为此,我们于1977一1978年对这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积温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光肩星天牛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8~1990年,我们在屯留县李高乡设立研究点,进行综合治理光肩星天牛的研究和大面积防治工作。经3年实践,取得有效、经济的控制天牛发生与为害,终于解决了生产上多年防除“天牛”的难题。我们总结几点体会。1 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山西省屯留县是荣获林业部“铜牌奖”的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现有四旁和农田林网树800万余株,杨树丰产林3.5万余亩,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村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在维持人类经济系统和自然  相似文献   
4.
树干注药防治杨树蛀干害虫药剂的复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种溶剂、10种化学药剂原油进行不同药剂的复配筛选试验,找到一种树干注射防治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效果达97%的复配药剂,并定名为“灭至灵”。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反复调查和查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编制1987~1990年两代光肩星天牛(Anoplophova glabripennis Motsch)在北京杨、大官杨上发生为害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揭示了该虫自然种群数最消长的动态规律,找出了影响其种群数最变动的关键因子为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在山西省境内有1年1代以幼虫越冬,也有2年1代以卵、卵态幼虫、幼虫越冬。成虫一般飞翔较少,受惊后一次飞翔不超过250m,扩散蔓延以人为因子为主。该虫发生与温湿度、树种、造林方式密切相关,其危害程度与树种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光肩星天牛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决策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量、木材价值以及防治费用关系的研究。统计分析得出虫口密度与木材损失量的关系方程为 V=0.0048N~(0.76):确定经济阈值为1头/株。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得光肩星天牛在10年生大关杨主干上产卵刻槽及初孵幼虫为害的垂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其严重为害部位为4.68±2.58m。  相似文献   
9.
青杨天牛蛀姬蜂(Schreineria sp.)是山西省雁北地区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优势寄生天敌。迄今,对该蜂生物学特性及其繁殖应用的研究,未见报道。1974年和1982—1983年,对青杨天牛蛀姬蜂(以下简称蛀姬蜂)作了研究,并进行了人工繁殖和施放,1983年,林间放蜂1700亩,寄生率达53.1%,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及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复调查和查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光肩星天牛在北京杨和大关杨上为害的自然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