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杨树是我省主要栽培树种。为加速我省杨树生产的发展,做好杨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尽快选育出速生优质、抗性强、经济性状好、扦插和造林成活率高、适于华北平原地区生长的优良杨树新品种,河南省杨树良种选育协作组和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合作,以一九七九年以来开展了杨树杂交选育工作。经人工杂交育种实生苗选优、苗期筛选和测试林的对比试验,从中选筛出了树干通直、园满、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的四个优良杨树新品种:中豫46、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1981年以来,引进露伊莎和西玛两个杨树无性系在11个点上作试验,造林2000亩。经7年观测,该两无性系均比当地主栽种沙兰杨生长快、干型直、材质优、抗性强。建议在河南北部和华北平原地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3.
杏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数量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早熟杏和桃杏10个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测定。其结果表明,杏树酶谱具多态特性,其主导酶谱Rf为044~045;每个品种均有特征酶谱(Rf),或以酶带数目、宽度、活性强弱相区别。同时,采用排序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杏树10个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研究的结果与其酶谱分类、形态分类非常吻合,从而为杏树品种的鉴定与检验及其合理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电热温床育苗技术在蔬菜生产上已有应用,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但对提高难以生根的毛白杨插条成活率如何,尚未有报道。为探索提高毛白杨育苗成活率的新途径,我们于1985—1986年在许昌、禹县进行了此项试验,并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69杨与63杨杂交,选育出适宜亚热带和暖温带南部过渡性气候区栽植的三个新品种:豫选1号、2号、3号杨。具有速生丰产、材质优良、抗性强的良种优势,与69杨和72杨比,材积提高20—90%。建议在河南省黄河以南平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7.
<正> 提高毛白杨扦插成活率,是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六十年代,曾有人用清水催根法处理毛白杨插穗,获得了较好效果。但插穗内抑制物质——酚的含量、分布与插穗生根的关系,以及温水浸泡对插穗酚含量、酶活性等的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研究和报导。为进一步提高毛白杨扦插育苗成活率,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温水浸毛白杨插穗的技术,在全省进行多点育苗试  相似文献   
8.
69杨与63杨杂交选育出的六个中汉号杨树新品种在我省南部地区引种试验证明:中汉22号、17号杨比当地已推广的69杨和72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4年生平均单株材积为0.1419m~3和0.1438m~3,超过69杨32.3%和34.0%,平均净增益30%以上。超过72杨16.4%和18.0%。生长期长、成活率高、个体形态优良、材质好、抗逆性强,是华北南部沿淮(河)地区杨树换种及混系推广造林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杨属白杨派10种、8变种、9变型和8无性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白杨等10种杨树,均有特征酶谱;毛白杨酶谱具有多态特性;每个变种、变型及无性系也有特征酶谱,或与其它变种、变型、无性系的酶谱带数目、宽度、Rf及其活性强弱有别。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35种杨树酶谱各因子进行综合性探讨,结果与其形态分类、酶谱分类相吻合,但与白杨派系统分类和毛白杨种下系统分类单位不一致,既不支持白杨派分为3亚派(白杨亚派、毛白杨亚派和山杨亚派,山杨亚派又分3系,山杨系、齿叶山杨系和响叶杨系)的观点,也不支持毛白杨种下分意见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提示出:毛白杨酶谱,不是其杂交亲本酶谱的简单叠加,而其酶谱错综复杂,即其形态的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态性、起源的多种性,既不吻合,也不平行,它们的谱系图呈交叉网状结构而特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