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是1956年建场,场址设在清原县湾甸子镇内。全场现有职工408人,干部63人(技术干部43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助理会计师1人,技术员34人)。场部下设5个工区及汽车队、苗圃、纤维板厂、木材加工厂等单位。机械设备有汽车18台,拖拉机9台,胶轮马车3台。全场总经营面积8406.36ha,其中有林地8244.87ha,未成林造林地381.26ha,疏林地3.94ha,苗圃13.74ha,无林地97.35ha,非林业用地161.49ha。森林覆盖率92.1%,林木总蓄积量978934 m~3。  相似文献   
2.
3.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 Mayr.)又称车瓜榆、大叶榆。榆科,高大落叶乔木,材质坚硬有弹性,耐腐、耐水湿,纹理美观,可做车辆材、胶合板、家俱的良好材种,用途广,深受群众喜爱,是我省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利用的多,又未进行人为的开发营造,致使裂叶榆资源日益减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场于1981年开始了裂叶榆育  相似文献   
4.
红松落针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Pinus kora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落针病的发生,致使受害的红松成、幼林和苗木提早落叶,严重影响了树木生产。我们在1983—1985年间对该病的病原菌、发生与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属我省天然次生林区,从60年代开始,对次生林进行了改造,通过栽针保阔、幼抚留树等措施诱导成大面积的人工阔叶红松林。据初步统计,该类型林分郁闭成林面积达70多ha。目前,这些林分林龄已达20多年,长势良好,成为重要的森林后续资源。但对这些林分的结构类型、分布和树种组成及生产力等均未做过调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类型及内部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为经营好这些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多年生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系列生态效益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枯落叶贮量、土壤持水能力、养分含量及分解速率、蚯蚓数量、林下草灌植物和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等,明显高于红松纯林;混交林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林木自我施肥机制及贮水保土能力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并对红松主要病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它将成为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生态协调的理想森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7.
<正>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地理位置在东经125°00′~125°18′,北纬41°50′~42°00′,属长白山脉。龙岗支脉的北坡,一般海拔在500~800m之间,坡度在10~25°之间的中低山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多雨而炎热,年平均气温为3.2  相似文献   
8.
紫椴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为落叶阔叶乔木。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地,苏联、朝鲜亦有分布。高可达25m,胸径60cm,树龄可达300年。木材轻软,纹理直,加工容易,无特殊气味,可制胶合板、家具、板料等;枝条韧皮纤维可制麻袋;花是重要蜜源并可入药。是我省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利用的多,又未进  相似文献   
9.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 Mayr.)又称车瓜榆、大叶榆,属榆科,高大落叶乔木,材质坚硬有弹性,耐腐、耐水湿、纹理美观,为车辆材、胶合板、家俱的良好材种,用途较广,深受群众喜爱,是我省珍贵阔叶树种之一。裂叶榆过去主要依靠天然繁殖,近年来由于人们利用的多,又未及时进行人工繁育,致使裂叶榆资源日益减少。但目前国内对裂叶榆繁育技术试验极少,育苗技术比较困难。为了探讨裂叶榆播种育苗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场现有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人工林7万亩。建场初期造林树种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落叶松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而红松(P.koraiensis sieb ec zucc)比重甚小。其原因是认识不足,认为红松虽然材质优良,用途广,但生长慢,对立地条件要求严,而且成材晚,收益慢。红松生长是否缓慢,对立地条件要求如何?我们就这个问题于1965年开始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已取得了成效,并逐年扩大了红松造林范围。现已营造红松林2.5万亩,目前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