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神经网络技术对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以寻求最优模型。【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生长理论,用林龄(A)、立地指数(SI)和初植密度(N)3个因子构建平均胸径生长BP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选优,并将最佳模型与拓展的Richards模型比较;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未参与建模的样地。【结果】最佳BP模型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3∶5∶1结构模型(LM351),R2=0.984,MSE=0.196;拓展的Richards模型R2=0.964,MSE=0.433。LM351模型经校正后,适合预测福建邵武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R2=0.995)。【结论】LM351神经网络模型在精度上优于传统Richards模型,适于林龄6~28年、立地指数12~17 m、初植密度1 667~9 967株/hm2的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油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液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2 a生油松当年生枝为材料,研究针叶束生根的最适合条件.结果表明:生根最适的生长调节剂浓度为IBA、IAA各90 mg·L-1,处理24 h;适宜的营养液配方为50 mg·L-1硼酸 30 mg·L-1硝酸铵 30 mg·L-1VB1 20 mg·L-1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是影响油松生根的主导因素,营养液与油松针叶根系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定义、特征、结构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在国内外林分生长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为构建精准林分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引种太平洋黄松的气候适生区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理论,选取年平均气温、≥10℃积温、绝对最低气温、绝对最高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夏半年降水量(5-8月)、年日照时数9个气候因子作为分析因素,应用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划分我国适宜引种太平洋黄松的区域.将全国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量化理论对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桔适生立地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野生笃斯越桔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壤类型、全氮含量、pH值;样地聚类结果可将研究区域样地分为3种类型,其中第Ⅰ类样地为笃斯越桔适生立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神经元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和学习算法3要素的描述,系统地剖析了一个BP3-2 -1结构的模型模拟非线性函数的一般过程.基于杉木人工林密度实验数据,以初始密度、立地指数和林龄为输入,林分平均胸径为输出,利用MATLAB (R2010b)神经网络工具箱创建、训练BP模型,模型的均方误差Emin=0.01,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7.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林地和无林地的土壤温度数据,对不同土层深度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土层越深波动越小,最终稳定在15~20 cm处;有林地能够消减土壤最高温度,延缓土壤的过快升温;林木的郁闭度对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