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3.5年生林下套种的牛大力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蔓长、枝数、地径、蔓重、根数、根长、根径及根重等8个性状连续4年的取样测定,对其生长性状等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枝数与蔓长、地径、根径无显著相关外,其他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与根重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长、蔓重、地径、根数、根径、蔓长、枝数;偏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根重与年龄、蔓重、根数、根长、根径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蔓长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枝条数存在显著相关,与地径无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根重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根径蔓重根长年龄根数地径枝数蔓长;各性状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蔓长地径年龄根长蔓重根数根径枝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根重与5个性状和生长年龄的回归方程,认为牛大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性状存在辩证的矛盾统一的关系,牛大力的蔓长伸长生长一定程度上对根物质积累不利,而蔓重对根重较为有利,枝条数与根重相关不大,这说明牛大力种植生产中适当的修枝截顶来促进根的物质积累是符合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3.
以田林麻竹、龙竹、马来甜龙竹、吊丝球竹,壮绿竹、撑绿杂交竹6号、撑绿杂交竹30号的容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6个月后,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在50%-93.4%,吊丝球竹和撑绿杂交竹6号的造林成活率较高,田林麻竹的成活率最低;撑绿杂交竹30号的长势最好,龙竹和壮绿竹的长势较差;新竹数量与母竹萌芽数量呈正相关;新竹地径均与母竹地径、萌芽枝条数量和长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型丛生竹是广西各地发展笋材两用林优先考虑的竹种类型.研究6种大型丛生竹的竹笋产量及其与竹丛结构因子的相关性,为广西大型丛生竹优良竹种选择及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安排6种大型丛生竹造林,造林后第3年调查竹丛结构和竹笋产量,采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方法比较不同竹种的竹笋产量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9种大型丛生竹枝条扦插成活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德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田林麻竹、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吊丝球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30号、撑绿杂交竹6号、壮绿竹、龙竹的枝条为研究材料,在苗圃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竹种枝条在扦插13~21 d开始萌芽,20~40 d为萌芽高峰期。扦插3个月后,吊丝球竹、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英德麻竹的扦插成活率和出圃率比较高,适合采用扦插繁殖。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6号、英德麻竹的成活系数与枝条直径和竹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扦插时选择粗壮、竹壁较厚的枝条成活率高;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30号、田林麻竹的萌芽长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选择粗壮的枝条,其扦插苗长势好,出圃率高。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南宁市香蕉迹地种植的1年生马蹄笋竹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无机配方肥处理对马蹄笋产笋质量和产笋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蹄笋竹丛产笋质量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立竹密度对马蹄笋竹丛产笋总质量影响显著,竹丛立竹度对马蹄笋竹丛产笋数量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格木为广西乡土珍贵树种,其天然林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但对格木人工造林和野生资源保护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通过对格木试验林样地调查和嫁接试验,研究坡位对造林3年的格木生长影响和格木嫁接成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格木长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下坡的地径、树高、冠幅长势最好,其次为中坡,上坡的长势最差;不同坡位对格木的枝条生长也有极显著的影响,一级分枝数、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角度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3年生格木下坡和中坡的林分开始郁闭;格木的自然整枝能力差,用材造林需要为其人工修枝。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枝下高外,地径、树高、冠幅、一级分枝数量等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促进的作用。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格木嫁接时,(砧木粗度在11.29~50.79mm,接穗粗度在3.84~13.00mm,接穗长度在24.64~94.68mm,嫁接高度在16.00~50.00cm)选择的砧木和穗条越粗壮,成活率越高;砧木越粗,萌芽长度生长越快;接穗越长,则穗条萌芽越粗,叶子越多。而嫁接高度对嫁接成活没有影响。本研究为格木人工林营建和通过收集野生格木种质资源嫁接保存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种植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的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年生的生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马尾松林下牛大力的生长情况,并初选适于南宁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2年生牛大力地上部分蔓长平均值为445.82 cm,地径平均值为1.06 cm,蔓重平均值为1.31 kg;地下部分平均根数为5.91根,平均根长为85.02 cm,单株最大根径平均为1.80 cm,单株总根重量平均为440.22 g,单根平均重量的均值为79.58 g,牛大力在马尾松林下生长良好,牛大力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将9个生长指标综合为地下部分生长量、蔓长生长指标、器官分生能力指标、水分及干物质积累指标4个主成分。基于此初选出上林种源、浦北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以绿竹Dendrocalamopis oldhami、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竹蔸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后半年,绿竹的造林成活率为96.87%,新竹长势好,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为50.63%;2个竹种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均与母竹秆基径呈正相关关系,造林后半年至1年的新竹数量、地径、高度均与造林后半年的相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竹蔸造林抚育管理,促进造林前期的生长量,有利于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