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德林场乌龙山林区经调查可划分为2个土类,8个亚类,9个土属和14个土种。这些土壤都具有不同的肥力和宜林特性,因此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故在营林过程中应尽力保护自然形成的优良的森林土壤性状,在生态效益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始,浙江省林科所与建德县建德林场进行了杉木林首次抚育间伐的不同间伐方法试验,以比较杉木林不同方法间伐的生物效果;分析杉木林栽植点配置方式改变后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探索按杉木林分特点决定间伐方法的依据;探讨杉木造林株行距的合理配置。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收获杜仲通常的方法是砍伐以后剥皮。砍伐季节多在春夏之间,伐根萌芽率低,一般要重新种植更新。我场为探索既能获得高产又能保护资源的杜仲收获方法,于1986~1988年进行了立木环状剥皮(简称环剥)试验。受试杜仲是1975年种植的,地点在江南分场长淇中坞。试验的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6年在建德林场进行了三项银杏嫁接试验:①用采自1株雄树的接穗,分别在1~2龄和3~4龄苗砧上以切接、劈接、合接、腹接和插皮接5种方法嫁接,按裂区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接8株:②用采自60株雌树(无性系)的接穗以劈接法嫁接,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3个区组,第1、2、3区组分别为8、9、10株小区;③用已嫁接成活生长1年的13个雌树无性系的嫁接苗,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栽培试验,5个区组,2株小区,株行距5×5m,年底测定嫁接成活率和各年度的新稍生长。数据分析表明:砧龄×接法的交互作用引起成活率的显著差异,1~2龄砧用劈接,3~4龄砧用合接最好。不同无性系间在嫁接成活率和1、2、3年新梢生长上都有极显著差异。各年度新梢生长具密切相关,它们与嫁接成活率的相关不紧密。认为愈合能力和生长速度都受到无性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国内对地位指数表适用性X~2检验提出的新的探讨性检验方法:①利用次数资料进行X~2适用性检验,②非参数秩和检验,③F置信椭圆检验等,对“建德林场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表”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目前常用的X~2检验适用性结论被新的方法所否定,其中F置信椭圆检验较为简便易行,且可以看出各龄阶导向曲线拟合得是否合理,分段拟合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建德泷江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省地处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地狭人稠、经济活动频繁,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现有的基本上属于次生。次生常绿阔叶林群众一般称为杂木林,习惯上均不抚育经营,也不作为一个林种来处理。因而面积日减,致使我省林种比较单一,部分地区森林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7.
建德林场从一个单一营林的林场成为以林为主,林,工、商、农、牧、副、旅游综合经营的林场。1982年至1988年10月,累计产值1618.5万元,累计净利305.8万元,1985~1988年创汇1.46万美元。每年提供4~5千立方米木材。林场山地基本上消灭水土流失。并为教学、科研单位提供实习、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8.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杉木混交试验林9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它的林学原理、林分生长过程与规律及混交效益,总结出杉木木荷、杉木拟赤杨、杉木擦树、杉木马褂木、杉木光皮桦、杉木香樟和杉木马尾松7个成功的以杉木为主的混交林类型及其造林技术,可供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全国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试验中,浙江试验点苗期表现优良的20个家系有,广西8个(占40%),贵州2个,这与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结果是一致的。统计分析表明,苗高与种子千粒重相关不紧密。  相似文献   
10.
建德林场1983年营造的112.5亩杉木、马褂木混交林经过对其的生长情况、根系分布特点、林地养分消耗与归还、土壤肥力的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等调查研究,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