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牙楤木作为食药兼优的野生经济植物,是我国东北林区特产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也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针对这一矛盾,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历经20多年对龙牙楤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苗木繁殖方法、经济林营造模式、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大规模培育优质壮苗,营造不同模式的优质高效龙牙楤木经济林,提高单位面积上总体产量,形成基地化、规范化、产业化,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总结出高效经济林营建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山野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黑龙江省山野菜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对黑龙江省山野菜的引种、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山野菜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省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各地区在如何保护天然林工作上,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同时,也强化了人工林营造和管护的力度.但是,由于营造人工林面积突然增大,便出现了苗木质与量的不足.在造林中,出现造林密度偏小、上山苗木过小等现象,同时,也出现技术力量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虽然统计面积数量上比较可观,但是因为质量较差,成林的比例和保存面积都有很大可能达不到天保工程的要求.另外在人工林间伐抚育技术措施上,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商讨.笔者从事营林工作多年,现对营造人工林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蕨菜、薇菜、荚果蕨、蹄盖蕨是黑龙江省四种主要出口蕨类,由于过度采收,产量逐年下降。现人工栽培基本是挖根茎栽培,采用孢子繁殖栽培极少,挖根茎虽扩大了种群但亦破坏了野生资源。对四种蕨类繁殖叶的特征、孢子成熟期及采集时间进行比较,以利对采用孢子繁殖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工程是20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生物技术,在促进林业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植物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及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锈病是冬孢菌纲锈菌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锈菌全是专性寄生菌,分布极广,自蕨类植物至显花植物上都有寄生。锈菌侵染植物的地上部分,在病部出现明显的锈孢子器,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它通常为黄色、橙色至黑色似铁锈,故称锈病。   近几年,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朝“扩大绿地面积”的方向发展,受气候条件及区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面积的绿色草坪遭受锈菌侵染,发生叶锈病,导致叶片褪绿,甚至枯死,严重影响着绿化建设成效。据 1990年大庆市报道,由冠柄锈菌引起的早熟禾叶锈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数万元。   为了控制草坪锈…  相似文献   
7.
无刺龙牙楤木生物学特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观察,龙牙楤木随着枝条生长,1~2年生枝和嫩枝通常生向下的针状刺,仅节上有刺或几无刺,通常老枝或花序附近的枝生刺较少或近无刺,一旦出现无刺,再长出的新枝都无刺,无刺性状相对有刺性状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无刺现象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项研究可获得其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在分子水平上鉴别种质资源,探讨种间遗传关系,作为传统鉴定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同时为寻找、保护和利用优良的种质资源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技术支持。介绍了北五味子叶片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瓣榆叶梅以花朵大、形体美、颜色艳丽,为人们所钟爱,在当今的绿化天地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传统的育苗方法出圃慢,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又会降低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过4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办法,现介绍如下。 1 砧木的选择和培育 以往各苗圃均以单瓣榆叶梅为砧木,嫁接重瓣榆叶梅。由于单瓣榆叶梅生长速度快,易成为小乔木,与现今人们要求的矮、形美不符,难以实现矮化和快速整形的要求。笔者连续四年,以当地的甜樱桃为砧木嫁接榆叶梅。甜樱桃为小灌木,嫁接后的重瓣榆叶梅生长速度适中,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源植物——文冠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系统地介绍了林木生物质能源植物文冠果在我省自然分布、引种、栽培研究及发展潜力等情况,提出今后应着重加强对文冠果种质资源,文冠果优良新品系(种)引种、杂交选育,制定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标准。推动和引导文冠果基地建设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文冠果健壮生长,实现高产稳产,开辟林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