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描述了该地区湿地资源的现状,点明了对其进行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建立相关保护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型,采用等价替代或等效益替代等方法,对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进行客观、科学地实证研究,为该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合理开发以及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樟子松苗木生长状况的研究,得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樟子松苗木的高生长、根茎生长受到抑制,冻伤冻死几率增加,是制约张家口坝上地区樟子松引种成功与否的一个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的细根分布特征,使用土柱法对比了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小叶杨的细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根系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并分析了根系参数在不同土层中的占比。结果表明:(1)随着林地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小叶杨的退化程度加重,细根在表层的占比逐渐增加,在深层的占比逐渐减小。(2)在垂直方向上,3种退化程度小叶杨的细根生物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并随土层加深而出现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的较明显下降趋势。在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均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在离开树干的水平方向上,未退化和中度退化小叶杨的细根的根长密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重度退化在0—50,50—100,100—150 cm处相差不大,在150—200 cm处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0.465 7 cm/cm~3)(P0.05)。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在4个水平距离上均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未退化小叶杨的细根生物量均为最大(19.53,15.74,14.17,14.20 g)。根体积密度整体上随水平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防护林的细根分布格局和退化原因以及为指导坝上高原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毛白杨采用测树学有关调查方法,研究了侧枝直径粗度与主干直径生长、圆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粗度的佃枝与主干直径的关系显著(r=0.764),即侧枝越粗对主干抑制作用越大,臭削度越大,反之也成立;各轮侧枝的个数对主干的影响极显著(r=0.982);在不同树高的情况下,侧枝与主干的关系表现出随树高的增长侧枝对主干的抑制作用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保定市城市绿地中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情况的调查,对保定市彩叶植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保定市彩叶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和研究冬奥场馆周边小流域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为研究区人工林的恢复、经营以及水源涵养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崇礼区西沟流域的5种人工林配置模式(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落叶松柠条混交林、樟子松柠条混交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柠条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内枯落物层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然而,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微生物仍可通过生理代谢活动改变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及植物营养转化,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区域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文中总结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其分布特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土壤微生物在该区域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根据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