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该文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验证了"满天红"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细胞分裂素及其使用浓度和不同pH等对"满天红"蝴蝶兰影响的研究,得出了蝴蝶兰组织培养方法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方案,进一步加快蝴蝶兰名贵品种的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在铅锌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本试验以铅锌尾矿区中无污染和铅锌污染样地的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作为试验材料,对无污染土地(CK)和铅锌污染土地的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设置4个差异分组,即无污染雌组、无污染雄组、铅锌污染雌组和铅锌污染雄组。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88.41 Gb的Clean data,Q 30碱基大于94.30%,平均GC含量为45.81%,样品间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得到差异基因的数量分别为3 204、4 698、5 038和4 124条。经GO数据库对其注释,结果表明4个比较组的差异基因大量参与生物过程部分,而极少量差异基因参与分子功能部分。根据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得出,山苍子响应铅锌复合胁迫的主要代谢途径有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菌互作、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以及芪类,二苯基庚酮和姜酚生物合成等,而山苍子雌雄株间差异主要体现在苯丙素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以及新陈代谢等代谢通路上。本研究通过对铅锌胁迫下山苍子雌雄株的花蕾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铅锌复合胁迫对山苍子雌雄花蕾发育和重金属富集在基因层面上的影响及差异,并对后期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湘中丘陵区1988-2014气象观测数据和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应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60%)和测试样本(40%),重复5次拟合,将每次拟合中筛选出的显著特征变量组成全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及交叉验证,建立湖南水口山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林火的发生与林分内日最小相对湿度、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和干旱码显著相关;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精度在所有样本组合的模拟中均比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7%~10%,即使在交叉验证中,前者的预测精度也要高10%左右,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具有一定的预测优势和现实应用价值,可用于湘中丘陵地区林火预测和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4.
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药食同源,且因其花期、果期较长、易借助外物缠绕攀缘等优势,集药、食、赏等价值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开发应用价值。三叶木通多种价值的普及和被接受,当前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供不应求,对其进行良种选育和栽培迫在眉睫。三叶木通分布区域覆盖面较广,但分布零散、不集中。各地引种栽培采用就近取材,限制了种内优良基因交流,不利于种内进化和良种选育。且已有的研究中涉及到的三叶木通种质资源不够全面,局部区域化,阻碍了三叶木桶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为能够更好的进行育种工作,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着眼于目前三叶木通研究现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三叶木通核心种质库”,制定“三叶木通表型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以及结合现代育种辅助技术等对其进行良种选育和性状改良。本研究以三叶木通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三叶木通播种、扦插、嫁接、组培、分植等繁殖技术和良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并从药、食、赏等不同的应用价值出发结合其育种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育种方向,为三叶木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樟树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热带地区樟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即0(对照)、5(低氮)和15 g·m -2(高氮),采用BIOLOG-AN,FF,Gen Ⅲ和YT 4种微孔板,对施氮1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越弱;2)施氮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施氮后,4种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增强,均匀度降低,厌氧菌、真菌和革兰氏菌的优势度降低;3)碳源利用分析表明,施氮后,糖类虽然仍是4种微生物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却相应地提高了其他几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土壤真菌和厌氧菌的碳源利用受氮添加影响较大,而革兰氏菌和酵母菌碳源利用受氮添加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2011年landsat遥感数据,对三亚市绿地系统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表明三亚的城市70%以上的绿地为附属绿地,以景观功能为主,其防护功能低下,而防护型绿地严重偏少,只占1.98%,不能完整的发挥森林在防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现有的绿地基础,进行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整,对三亚城区绿地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形成景观和防护功能为主的绿地,有效保护三亚市的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取椰糠、泥炭土和黄心土3种不同轻基质作为白木香育苗基质原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白木香不同轻基质配比容器育苗实验研究,分别测定了白木香容器苗地径、苗高、叶绿素和氮素4个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轻型基质配比对白木香容器苗生长影响不同,表现最优的组合是A6B6C2,即最适宜的轻基质原料配比为椰糠∶泥炭土∶黄心土=6∶6∶2。  相似文献   
9.
对三亚铁炉港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天然林进行群落调查,设置6个10m×10m调查样方。对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径级等级分析,探讨该红树林林分植被的演替变化。结果表明,在600m~2样方中共记录了6种红树林树种,隶属4科5属,这些树种均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该红榄李群落呈密灌丛状,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重要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榄李正红树海莲榄李木果楝海漆。径级等级分析结果显示,榄李的径级等级分布较为均匀,木果楝和正红树分布于第IV级和第V级,海漆、海莲和红榄李均分布在第V级。该红榄李群落为衰退型,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株洲市渌口区森林的固碳能力与分布特征,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了研究区11个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了各优势树种(组)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渌口区的森林碳储总量为1 119 132.36 t,蓄积量和林分面积是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渌口区森林的平均碳密度为19.72 t/hm2,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密度随着龄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表现为幼龄林的碳密度最低,过熟林的碳密度最高;渌口区碳储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小范围地区,因为该区域竹林的分布面积大且集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