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如何以效应生长量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的研究,建立与间伐有关的系列断面积收获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确定抚育间伐强度和预测目标径级收获量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伐前密度为5550株·hm~(-2),地位指数级为10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间伐起始期15a,间隔期5a,采取4次间伐,间伐株强分别为30.3%,17.1%.22.4%,7.8%的间伐体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形林相图的网格高程数据矩阵出发,将隐藏线消除问题化为隐藏点的清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两类隐藏点。通过三维图象的透视投影变换和与森林资源DBASE数据的联网,可绘制彩色森林立体专业图,并成功地解决了铁路线型库的问题。该系统为森林立体专业图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阔叶树干形主要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干纵断面形状通常可用梢顶高度H的函数f(H)来表示。f(H)就是我们所说的干曲线式。然而经过前人多次研究表明:干曲线式很难用一确切连续函数(指初等函数)来表示,只能采用分段线性或非线性拟合。但是,这种分段拟合,其节点位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易确定。所以,直至目前对干形的研究上停留在形状指数(r)、平均削度等方面。从信息论角度来看,这几种参数都不是完满表示干形的参数。本文试图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方法,寻求理想的干形参数,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树木直径生长随机过程理论基础上,给树木生长方程以严格数学定义,并介绍米切利希(Mitscherlich)单分子式的理论方程的推导,特别利用由固定样地(包括解析木,生长量)样木的直径相关资料Y_n,Y_(n+1)导出直径生长方程的拟合法,这是天然混交林生长和演替的基础模型之一,并采用蒙得卡洛法模拟直径生长历程,用三维立体图象显示它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人工林动态间伐系统的研究(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71—1984年间对我校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于1958年春栽植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间伐抚育试验,共间伐两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仅就间伐木的选择及林木自然稀疏规律进行分析。 一、林木的自然稀疏过程与以间伐Ⅱ级木为主的闻伐方式 组成森林的林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随着林木林龄增加,直径、树高等均在不断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林区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当前所出现的“两危”是由于历经半个世纪的过量采伐。使森林一系列内在结构失调所致。提出治危兴林,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出了土地复结构、林种结构,森林经营周期结构,森林起源结构和对策等。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林业厅资源处主持研制的“吉林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系统”,于1986年了月7日至8日,由省林业厅主持,在长春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与会的各位专家和教授一致认为,本系统做为全省性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现将本系统的研制报告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本试验是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约37万ha)进行的,该研究成功地将森林资源数据库信息与经营管理图面材料相互配合使用,较好地处理了森林资源数据在图面上更新的问题。本系统具有完备的森林资源统计报表,森林生长预测,资源动态分析,数据更新与  相似文献   
9.
以技术本的形式提出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森林资源微机管理系统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取决于它的结构参数和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而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用解析关系式将其变化情况表达清楚。只能在简化的一元束流理论指导下对其内部特性和优化设计进行近似的分析与计算。由于一元束流理论不完善,需要运用模型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反复多次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电子计算机可以使理论分析的过程时间缩短,精度提高。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