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丽颖  江涌起  彭万臣  张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01-2102,2188
以绥棱林业局为研究区域,对1949~2011年经济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和减少人为经济活动干扰,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多样性,并提出了建议,为林区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作物营养诊断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问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成为无损诊断作物营养的解决方案之一。详细分析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作物营养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冠层图像分割技术、冠层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技术、诊断模型建立技术。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的种群动态关系,于2005年6~10月对大斑啄木鸟和光肩星天牛共存的典型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了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在种群增长的时间生态位和树木垂直、水平等方向的空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生态位的变化,能引起大斑啄木鸟取食及生态位的相应波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一个更为凸显的国家战略位置上,但是生态文明建设 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在生态环境 建设“四个一”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有效供给、食品安全与满足 需求、生态安全与持续发展,是必须重视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于高效生态农 业的实践路径做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参考若干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省特点,选取能代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居民生活、社会进步等4个方面的20个指标,建立了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计算,以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最高的哈尔滨市(0.684)与最低的绥化市(0.217)相差3倍.从系统的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和缩短区域差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于2005年10月对长胜乡自然形成的巢洞和试验用招引鸟巢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树木胸径、巢树与水源距离、与道路距离以及10 m内植物种类是形成巢洞的重要因素;人为干扰是影响招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具体招引措施,为招引鸟巢的悬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乙草胺、2,4-D-丁酯和噻吩磺隆3种除草剂推荐用药量影响下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310头,隶属于2门4纲10目.群落结构分析显示除草剂影响并未造成大型土壤动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降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群个体数和类群数在不同类型除草剂影响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垂直结构分析显示大型土壤动物在5~10 cm土层最多,表层较少,除草剂的施用没有导致土壤动物垂直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对绥化市北林区153个居民小区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小区生态建设的现状以及与生态小区的差距。结果显示:居民住宅小区由居住型向舒适型过渡,居民住宅小区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过渡,小区物业管理向专业化迈进,小区建筑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过渡。针对目前小区生态建设的基本状况,提出了绥化市生态小区的发展和规划建议,为其他生态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绥棱林区经济活动变化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为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产生的影响,以绥棱林业局为研究区域,对其1949—2009年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以及对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林产工业为支柱的发展阶段资源质量下降,以多种经营为产业支柱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物种丰度和多度明显增大,资源质量有所提高。并提出科技兴林,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干扰,注重生态建设;政策扶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建议,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稻田N2O排放规律,以及各阶段施入氮肥的利用和损失对N2O排放的影响,设置两种水分管理模式(浅湿干灌溉、常规淹灌)和4个秸秆生物炭施用量水平(0、2.5、12.5、25t/hm2),采用田间小区和15N示踪微区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水炭运筹下稻田N2O排放规律,以及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和损失率,并分析了N2O排放量与各阶段施入氮肥的利用率和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水稻本田生长期N2O排放规律不同,浅湿干灌溉模式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模式(P<0.05),施加生物炭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本田生长期N2O排放总量。两种灌溉模式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N2O累积排放量较大,浅湿干灌溉模式的各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常规淹灌,施加生物炭降低了N2O各生育期累积排放量。浅湿干灌溉模式水稻植株对基肥的吸收利用率低于常规淹灌模式,而对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够增加各阶段施入氮肥的吸收利用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浅湿干灌溉模式下N2O排放总量与蘖肥、穗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基肥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常规淹灌模式下N2O排放总量与基肥、蘖肥和穗肥吸收利用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两种灌溉模式N2O排放总量与基肥和蘖肥损失率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