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22.2±5.8)%,极显著高于第1~4代蛹(3.4%~6.4%);于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期人工释放该蜂,释放后当代小蜂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释放当代(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的寄生率,并对释放后各代害虫蛹具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各代小蜂室温下的羽化进度均与相应世代寄主蛹发育进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贮藏对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内分别发育至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中期,再于5 ℃分别冷藏7,14,21 d后让其正常发育至羽化出蜂,测定低温贮藏对该寄生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于5...  相似文献   
4.
红环瓢虫是杨树人工林害虫——草履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控制害虫危害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该文对其形态分类、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提出了利用红环瓢虫开展杨树人工林草履蚧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结果表明:第1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盛期分别为6月19,23日,第2代分别为7月30日、8月2日;释放孕蜂蛹60枚/hm2的防治效果较好,可达52.5%;繁育的孕蜂蛹在18-20℃时羽化出蜂受到显著抑制,从而避开阴雨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徐州地区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期的1种重要天敌。研究证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寄主蛹的,并且它能够辨别已寄生蛹和未寄生蛹,避免了因重复寄生而造成子代小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未寄生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羊毛甾醇(62.411%),而寄生过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不存在该物质。高浓度的未寄生蛹表提取物能够引诱白蛾黑基啮小蜂,而已寄生蛹表提取物对小蜂无引诱作用。2种提取物均不能提高白蛾黑基啮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