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姬松茸是一种正待开发的药食兼用真菌,因其含有抗肿瘤活性多糖而备受关注。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超微粉技术将姬松茸子实体粉碎,使其组织细胞高度破坏,提高了多糖的溶出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姬松茸固体饮料配方为蔗糖量10%,柠檬酸,糖酸比为33.3∶1。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是一种正待开发的药食兼用真菌,因其含有抗肿瘤活性多糖而备受关注。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超微粉技术将姬松茸子实体粉碎,使其组织细胞高度破坏,提高了多糖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3.
郭劲鹏  郑焕春  付静 《林业科技》2023,(2):53-56+62
对穆棱西洋参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角瓜)的用地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同等土地产生的净利润来看,西洋参远高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和角瓜),平年至少3倍以上,丰年能达到近8倍;西洋参给当地带来的间接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黄豆、玉米和角瓜),达到近8倍;种植4年西洋参后的土壤肥力较接近阔叶混交林的森林土肥力指标。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发展西洋参比传统作物有着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郑焕春  郭劲鹏  付静  冯磊 《北方园艺》2022,(10):130-136
高质量发展是穆棱西洋参产业的必由之路,分析其开发价值和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内外双循环链、“3+N”多元化产品结构、三产融合“互联网+”来实现穆棱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大数据可追溯技术实现产品开发和优化、风险规避、产品质量优化与追溯、产品市场预测和开发,在穆棱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策略中融入文化、健康、智能、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型要素,促使产业向多元化、异质化、健康化、智慧化、数字化发展,以此推动穆棱西洋参在全产业链策略下的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叶入药,味甘,性平。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功能。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黑龙江省栽培黄芪已有30余年。近年来,在黄芪生产中采用无公害(GAP)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欧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试验以引种选育的优良品系休眠枝为培养材料,通过微体扦插的方式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该体系具有繁殖周期短、系数高,操作方便等特点,详细论述了组培快繁技术要点,为优良品系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与模式。林下营养价值较高或有药效作用的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具有很大潜力,值得高度重视和探讨。该文总结和探讨了林下食(药)用茵栽培模式及其发展潜力,为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49份寒地苹果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GenAlEx 6.501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1.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278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13.8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649,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65,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9和0.79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楸子群体与中国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61,楸子群体与西洋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411,属于中度分化。基于UPGMA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80处49份材料可以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8份资源,全部是中国苹果群体;第Ⅱ类包括31份资源,其中楸子群体10份,中国苹果群体16份,西洋苹果群体5份。在遗传距离0.81处,第Ⅰ类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两个亚类,分别包含5份和13份资源。群体结构分组与聚类分析有相似的结果,发现遗传距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相关,各群体间存在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9.
以寒地14份苹果资源为试材,观察花器官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结果显示:花器官8个特征当中雄蕊数目、花冠直径和花瓣形状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区分不同苹果资源的主要参考指标。14份苹果资源花粉粒外形高度相似,属于辐射轴对称,赤面观全部呈窄椭圆形,具3条萌发沟并延伸至极面,极面观呈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不同资源脊宽、脊距、萌发沟长、萌发沟间距和外壁纹饰差异较大。对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双孢蘑菇连作障碍,通过对其连续栽培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同生长年限和生长期进行采集、测定、分离研究。研究表明:连续种植双孢菇三年的土壤,细菌数量不同生长期先升高再降低,逐年上升;放线菌数量不同生长期变化较平稳,但随着种植年限上升较大;真菌数量不同生长期变化较小,逐年变化也不显著。从土样中分离的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起促进的作用的微生物7种,其中固氮菌N1、芽孢杆菌C1和链霉菌A1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促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