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属疱疹病毒科A亚科猪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简称PR)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疫病。其宿主广泛,猪是该病的主要突主和传染来源。他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大批死亡,耐过的猪也成为僵猪,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土壤不同磷水平,测定木蓝和胡枝子对高磷胁迫的生理生态特性、吸收固定能力的响应。结果表明,木蓝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且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蒸腾速率也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胞间CO2摩尔分数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质量浓度的变化对2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引起植物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木蓝对土壤磷的消减程度和植物体内组织的磷质量分数都高于胡枝子,表明木蓝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土壤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还会引起植物体内组织磷分配与利用的变化。总体而言,木蓝对高磷土壤的适应与吸收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更适宜作为先锋物种对磷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内的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3种生态恢复先锋灌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海桐、盐肤木及木蓝的光饱和点在1 000~1 200μmol.m-2.s-1,光补偿点均低于30μmol.m-2.s-1,各物种的表观量子效率均在0.05~0.06间,表明3种灌木均为喜阳植物,对弱光利用能力均比较强。在光强为1 000μmol.m-2.s-1的光照条件下,3种灌木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较强的净光合能力;海桐和木蓝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盐肤木,但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盐肤木。  相似文献   
4.
磷矿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及自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年限的野外调查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分析,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演替变化、磷矿废弃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磷矿废弃地植被群落结构相对丰富,均匀度增大,生物多样性提高;酸性磷酸酶、脲酶随着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上下层含量相对于对照都有所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却随着磷矿废弃地时间的演替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植物在废弃地和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指标的比较测定,研究了磷矿废弃地8种先锋植物(木蓝、多花胡枝子、盐肤木、荩草、狗尾草、牛尾蒿、五节芒、葛)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除牛尾蒿外生长在磷矿废弃地上的其它7种先锋物种的光合速率与生长在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相比差异不显著,8种先锋植物的光饱和点在800~1 0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30~70μmol.m-2.s-1之间,但磷矿废弃地先锋物种的蒸腾速率则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以及对磷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能力,磷矿废弃地环境对大多数先锋物种的光合作用没有抑制作用。这8种先锋物种是可以用于磷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