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4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从生态经济学、系统学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所面临的矛盾,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农药的使用方面,不但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还对质量、环境及安全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将阐述黑龙江省农药的使用情况,并对黑龙江省的绿色农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农药使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植被对降雨再分配的第2作用层,也是对土壤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层次。在实测本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及其持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100m2最大截留能力、100g枯枝落叶最大持水能力及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对不同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组成及其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苗木作为人工更新造林的物质基础,一直是林业生产和科研部门所重视的问题。1982年以来,我们对我省主要高山针叶树种进行了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合格苗出圃率、降低苗木成本为目的的育苗综合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以2年生云杉原床苗培育工艺代替目前所采用的3—4年生换床苗木培育工艺的初步成果。通过更新造林试验和生产中应用的结果,成活率分别达到95.1%和94.1%,保存率达87.3%。本文根据综合试验中几组施肥试验材料分析整理。文中从肥料要素、施肥量、肥料组合、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苗木各种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以及苗木群体结构和苗木分化的影响。从而为苗期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云杉苗木培育过程中,按照苗木各器管生长发育时期,采用高氮、高磷或中氮高磷与适量的钾互相配合,采用有利于根系吸收的施肥方法(如水施等),并抚以其它合理管理措施,可以获得生长快、发育均衡、质量优良、抗性强和单位面积产苗量高的优良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玉米及其土壤中同时检测烟嘧磺隆、莠去津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含体积分数为2%的甲酸)提取,基质固相分散净化后,用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除草剂的仪器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0 6;玉米和土壤样品中3种除草剂的添加水平在0.02~0.5 mg/kg时,平均回收率均为78.9%~117.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6%,日间 RSD 均小于13.9%。 3种除草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小于7.1μg/kg。  相似文献   
6.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将林分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作为功能系统,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提出影响这一功能系统的主要因子和因子组合,进而论述了提高其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综合分析评价了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为在本区建设高效益的水源涵养林体系,从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特点,在分析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结构及其与土壤侵蚀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系统防护体系的空间配置原则和依据。依此,配置了头塘试验区的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格里拉县森林覆被率不断下降,亚高山针叶林迅速减少,无林地面积大量增加的趋势及森林植被恢复的紧迫性,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造林地的形成、类型划分及森林植被恢复对策。第一,系统地分析了香格里拉亚高山针叶树种及森林类型多样性,叙述了21个亚高山针叶林类型及其主要特点;根据植被演替理论,论述了亚高山针叶林经采伐、森林火灾干扰后,退化林地形成及演变趋势。第二,运用群落分类法,根据造林地建群种和亚建群种提出了造林地类型组和类型的两级分类方法,并运用表格叙述了七个类型组和20个类型的主要特征。第三,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形回归、残差分析等数量化方法,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平均温度、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在不同地区的空间结构,并分析了他们的分异规律及其原因。结果发现云南热区不同区域的年均温、1月温度、7月温度等都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做为划分热量带的基本指标之一,根据有热区分布县市的最低海拔及增温或降温的效应,可对其热区分布的海拔上限进行量化评估,从而为准确确定云南热区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各县市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区范围及其热区的主要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黑龙江地区属于高寒地区,以往是水稻栽培的禁地。但随关这技术落后的提高,黑龙江地区已经成为水稻种植的重要地区。本文针要针对寒地水稻栽培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的探讨,希望对同行发挥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黑龙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大豆及玉米等多种。近年来,肥沃的土壤和广大的耕地面积这些优势得到了较大的发挥,目前已经成为很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