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景区旅游线火险段划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燃烧环境理论,针对景区旅游线森林防火特点,研究了主要火险因子与火险指数关系,使森林火灾危险程度及等级评定由定性向定量描述,提出了经验评估法和经验模型法两种划分险段的技术和方法。文中火险指数和火险段的提法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物阻火层次分析法,分析侧柏可燃物、侧柏树种、侧柏林分、侧柏林缘带类型4个层次生物阻火条件和能力。认为侧柏虽属易燃树种,但不同侧柏林分仍具有一定的阻隔火功能,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状况,且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可满足阻隔火的气象条件。据此划分林缘带类型,提出改侧柏林缘为阻火林带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鲁中南山地刺槐萌生更新林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企业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刺槐萌生林不同轮伐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按NPV最大、IRR最大确定了林分经济成熟龄;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经济成熟龄区间。  相似文献   
4.
油松纯林火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木遭受火害后并非全部烧成灰烬,多是烧毁林木的枝叶,烧焦基部树干,树木生长势减弱或造成一、两年后死亡,被烧木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用什么方法客观地评价林木受火害的程度,评价时着重考虑哪些指标,如何通过这些指标定量分析或预测,使综合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合理  相似文献   
5.
论山东森林燃烧环网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根据山东森林实际情况和森林防火工作特点,应用森林燃烧环网理论,提高了山东森林燃烧环网的框架结构。重点分析了可燃物类型、立地条件和天气要素在环网结构中的分布;论证和森林防火期和森林防火戒严期;探讨了区域性森林燃烧环网及综合森林防火体系等问题。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山东森林分布图》等图件,划分了环网区域。为应用环网理论,深入研究林火特点及规律,加强林火管理,建立区域性森林防火体系,  相似文献   
6.
与林缘试点烧的同时,测得空气温度t(℃),相对湿度r(%)、风速s(m/s)等3组因子和点烧后林火蔓延到10、20、30、40m处时线速率V(m/min)火焰速度h(m),并估算了火程度I(kcal/m.s)。经相关分析,获得v,h,I与t,r,s之间一元非线性回归和元回归经验方程。为农业发达的少林地区,林缘地带点烧火行为预测,提代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总结了山东林业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过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缘带燃烧性及点烧技术研究郭衡,马洪奎,程谋策(山东农业大学)(昌乐县孤山林场)在林缘地带用火防火的试验和研究。在山东省尚属首次.根据山东农区林业特点、研究林缘地带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点烧技术和火行为指标.具有极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l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应用DRIS法对1年生苗木土壤营养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RIS方法对1年生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苗木、土壤营养程度进行了诊断。采用DRIS诊断图,确定叶片氮指标为-7.0~6.7、磷-7.8~7.1、钾-6.7~7.3,营养最平衡,生长最好。同时对土壤施肥诊断得知,氮、磷、钾比近似14∶1∶4最合理。试验表明,施尿素5.0g/盆、磷肥10.0g/盆,钾肥2.0g/盆苗木营养最平衡,地径生长达1.42cm,诊断合理,符合实际。认为,刺槐林地土壤磷、钾严重不足,特别是集约经营,施用适量的磷肥、钾肥定会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林缘试点烧同时,测得当时天气条件下空气温度t(℃)、相对湿度r(%)、风速s(m/s)3组主要因子和点烧后火蔓延到10、20、30、40m处时线速度V(m/min),火焰高度H(m),并估算了火强度I(kW/m)。经相关分析,获得V、H、I与t、r、s之间一元非线性和多元回归经验方程,结果与杨美和等对林外干草地火行为指标回归分析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