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2.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其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常绿阔叶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受损常绿阔叶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种源收集和种子撒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2014-01—2016-12,收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 hm 2标准地中172个种子收集框内的种子,鉴定物种并计数,风干后称质量。根据果实类型及种子特征并结合野外实地观察,确定每个物种种子(果实)的散布方式。【结果】 3年间共收集到成熟种子36 298粒,种子雨密度为140.69粒·m -2 a -1;种子分属于19科21属27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36.49%;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其中有17个物种在干季(1—4和10—12月)成熟并散布,6个物种在湿季(5—9月)成熟并散布,4个物种在干、湿季均有散布;种子雨密度年际变异系数为0.36~1.73,空间变异系数为1.54~15.20。【结论】缙云山种子雨产量在常绿阔叶林中处于较低水平;优势种对群落种子雨产量贡献较大,种子雨物种组成与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群落水平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且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异和空间变异,反映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的典型特征。在区域植被近自然恢复中的种子采集和撒播环节,应当充分参照不同物种的种子雨掉落的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16年1月23日雪灾后,在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分别设置调查样方,将样方中所有树木分为七个受损等级,确定样方内所有树高≥5 m个体在雪灾中的受损等级,并记录受损树木的胸径和所处地形的坡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胸径大小、坡度与树木受损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调查了树木1 041株,受损树木占17.96%,其中轻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个体占总受损个体比例分别为57.22%和42.78%。树木受损比例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树木受损类型与胸径之间关系密切,断枝少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正相关(P0.01),在轻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55.22%),与之相反,倒伏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负相关(P0.05),在重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42.78%)。树木受损类型与坡度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随着坡度的增加,折断个体的比例逐渐上升,与坡度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随着坡度的增加,断枝多和倒伏个体的比例增加,树木受损程度加重。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受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受损指数结果为栲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在此次雪灾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胸径、坡度和森林类型是影响树木受损程度和类型的主要因素。小径级树木主要以压弯为主,中等径级个体主要以折断和倒伏为主,大径级个体主要以断枝为主。坡度较大的生境中的树木更易在雪灾中受到损害。常绿阔叶林(栲树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相比于常绿次生针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更大。本研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保护和管理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