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反映。通过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评价,可以检视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林业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林业技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专业,其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助力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构建包括职业认知适应、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4个维度的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各级指标赋权的基础上,设计了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量表。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总体不高,其中职业技能适应能力最强、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职业认知适应能力较弱、职业心理适应能力最弱;同时,毕业生的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适应能力有着不同的关系。其中,男生在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两方面强于女生;不同生源毕业生在职业认知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生源毕业生、城镇生源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毕业年限在3年(含)之内的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适应...  相似文献   
2.
面对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宜居城乡建设是改善居住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生态景观林带是以改善破碎化的森林斑块和绿化带、以增强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的连通性、以观赏性为目的和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廊道网络。生态景观林带在城乡宜居建设中发挥着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耦合,是城乡宜居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景观林带概念设计及体系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广东生态建设的需求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从生态景观林带概念的产生背景出发,深入阐述生态景观林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生态景观林带的体系构成,对顺利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及其区域内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运用相关模型分别计算和预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的碳汇能力。结果表明,2020年,生态景观林带碳抵排率达到1259%,能有效吸收高速公路汽车尾气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罗定市林地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典型模式。研究罗定市林下经济在生态扶贫中的效益,结果显示,林下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为此对继续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阳西县南部临南海,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修订版)》为技术标准,采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阳西县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阳西县的湿地可分为3大湿地类11个湿地型,其成因主要有气候因素、水文要素和人为因素;具有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较大、类型多,人工湿地多,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湿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对城郊森林功能区划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广东省英德市城郊森林为例,基于森林的自然属性,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检索、ArcGIS空间分析、定量与定性综合集成的方法,通过对森林生态环境敏感性的评价,构建英德市城郊森林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提出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对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保障地方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森林经营管理研究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国家公园体制的发展背景及其内涵,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为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现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指导广东杉木经营,依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Arc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杉木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预测杉木在当前与未来不同时期的潜在适生区,比较SSP126、SSP585气候模式下杉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广东省杉木适生区分布范围广,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北部区域。影响广东杉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标准差、最湿季度平均气温和最干月份雨量。当海拔≥235 m、最暖季度平均气温为19.4~27.1℃、气温季节变化标准差为620~800、最湿季度平均气温为15~24℃、最干月份雨量为35.2~52.1 mm时,最适合广东省杉木生长。随着未来气候的变化,广东省杉木适生区总体出现收缩趋势,杉木高适生区往高海拔区域聚集缩减,其中在SSP585气候模式下收缩的程度比SSP126气候模式大,杉木生境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