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米槠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米槠林的共优种群(米槠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米槠与其伴生树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56.84%和43.16%,说明未来米槠仍将处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2.
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然林中仍处于支配地位,但研究发现,水松林有逐渐退化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孑遗植物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 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天然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秃杉大田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屏南县鼓峰林场秃杉大田苗木采用遮荫、除草和施肥等措施设置5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育措施对苗木高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采用遮荫网、除草和施肥的处理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屏南县竹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突脉青冈林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2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等测定方法研究突脉青冈林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突脉青冈林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符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天然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5种概率分布模型对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胸径和地径进行拟合,比较不同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探索其直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正态分布能较好地表达水松种群直径分布结构,拟合效果最好,β分布次之.变动系数、偏度、峭度等特征值符合天然林生长特点.通过建立正态分布参数的预估方程,可预测林分各个径阶株数及其动态变化,为水松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AHP法评价地板木树种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板木对木材品质的要求,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23种主要用材树种做地板木的优劣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了综合效果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排出它们用做地板木材料的优劣次序。结果表明:福建青冈、桃叶石楠、黄檀、青冈栎较好,枫香、南岭栲、杉木、米槠则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