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某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在仅改变采样间距的基础上,全面探讨40 m、20 m这两种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C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采样间距下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短采样间距(20 m)更易于揭示Cd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于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虽然40 m采样间距能减少前期调查成本,但无法准确识别Cd含量较高值所在的具体位置,增加后期安全利用及治理的不确定性,而20 m采样间距则能够准确地进行异常值识别,有助于对Cd含量较高值所在位置的土壤采取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以及摸排切断污染源头,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生活污水为试验对象,通过投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外加碳源研究了其对SBR法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碳源能大大提高SBR法对氮、磷的去除率。投加葡萄糖、甲醇之后,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值分别为65.0%、56.0%,啤酒废水可使总氮去除率稳定的提高;投加外加碳源后,总磷去除效果啤酒废水最佳,其次是甲醇,再次是葡萄糖。同时啤酒废水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啤酒废水是外加碳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