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正>五、封山育林方法 本区山村目前采用的三种封山育林(包括育草)方法中以死封死禁法效果最为理想,但由于人类经济需要等原因,不可能都采用此法,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各种封山育林方法。(一)死封死禁 即长期全面封禁。一般封禁7-15年甚至更长时间(如邢台县大戈寥村)。期间对选留树木要进行抚育利用。为了不影响林内幼树生长和获取“四料”,可隔4-5年割一次灌草(或割灌不割草),但要严禁放牧。死封死禁适于  相似文献   
3.
<正>四、太行山区封山育林、育草引起的植 被、土壤变化 (一)植被变化 我们从调查中观察到,除有较大面积裸岩的荒坡外,灌草较为稀疏的荒坡在死封死禁的条件下,通常是3—5年可变成杂草茂盛的草坡(盖度在0.7以上)。如坡上残存有少量的乔、灌木母树,则4—10年可成为灌木坡(指下木盖度在0.3以上),10-30年可成为乔林坡。正如许多群众所总结的:山坡封禁后头1—2年恢复,3—4年满坡草,4—8年灌丛幼树并起,初见成效。 1.下木、活地被物(即灌、草)的变化。现以涉县杨庄村行唐沟为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自五十年代初期,对次生林区、无林荒山以及疏林迹地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来,取得很大成绩,积累不少经验,但对这项重要绿化措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为了澄清封山育林的概念、探讨其中技术问题和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封山方法和效益,本期发表两篇封山育林调查报告,以唤起读者讨论封山育林工作的兴趣。 本文通过对河北太行山7个县、16个封山育林典型的调查研究,从宏观上探讨了本区封山育林、育草的经济效益及因此而引起的植被、土壤变化,并提出了各种封山育林、育草的方法。全文将分三期刊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