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粘液或黄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死亡率一般为20%~30%,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在辽宁省抚顺市各县(区)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铃重是制约株铃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铃邋对籽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衣分3个产量因素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占总决定度的77.16%,基本上反映了产量因素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研究棉花新品种SGK79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其高产栽培的最佳途径和主攻目标。在2003~2004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2005年生产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SGK79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4个产量因素与产量呈线性关系,建立了产量与产量因素间回归方程和最优回归模型。4个产量因素影响皮棉产量的综合作用为:每株铃数>衣分>单铃重>密度。皮棉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制约与促进的数量关系。4个产量因素中,每株铃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密度和衣分,铃重最小。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SGK791高产栽培应以力争株铃数、兼顾铃重、稳定衣分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棉花区试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河南省1993年参加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早熟,抗病,优质4个方面共12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新8704表现最优,具有高产,早熟,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中389、豫早516分别居二,三位。  相似文献   
5.
 利用“3414”回归设计方案对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栽培施肥用量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建模,建立了以子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经模拟仿真因素取值和统计分析,得出子棉产量3982.11~4015.17 kg·hm-2的施肥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纯氮311.91~328.73 kg·hm-2,P2O5 151.87~162.33 kg·hm-2,K2O 238.88~255.86 kg·hm-2。并对两因素互作效应及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氮磷钾、氮磷、氮钾、磷钾及氮、磷、钾三类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量和期望产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据此提出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推荐施肥措施:每公顷施纯氮300 kg,P2O5 145.53 kg,K2O 232.85 kg,产量期望为4029.42 kg·hm-2,产投比12.57。  相似文献   
6.
通过棉花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分别建立获嘉位庄高产田、延津东屯中高产田、卫辉虎头庄中低产田以籽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分别求得3个试点高产的N、P2O5、K2O最优施肥配比为:位庄高产点施N 380.3~394.94 kg/hm2、P2O5192.81~200.23 kg/hm2、K2O 297.80~311.4 kg/hm2,籽棉产量可达4 456.07~4 483.42 kg/hm2;延津东屯中高产点,施N 94.08~112.54 kg/hm2、P2O5 48.85~59.0 kg/hm2、K2O 263.34~277.96 kg/hm2,期望产量为3 906.63~3 962.18 kg/hm2;卫辉虎头庄中低产点,施N 243.76~271.59 kg/hm2、P2O5 210.48~214.00 kg/hm2、K2O 286.73~301.02 kg/hm2,期望产量为3 317.41~3 352.80 kg/hm2。并对各类模型的两因素互作效应及单因素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5个春棉区试品种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0.10%,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从产量和主要品质的相似度聚为5大类,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验证,误判率为13.3%。根据对各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多元方差分析,进行了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目标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产棉花植株形态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选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2006、2007年16个春棉区试品种资料中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二次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500 kg/hm2的性状选育模式参数为:株高100.7~103.4 cm、果枝始节6.9~7.2节、果枝数11.5~15.6台、株铃数18.95~20.26个,铃重6.10~6.36 g、衣分42.16%~42.67%。在上述条件下,皮棉产量可望达到1 635.35 kg/hm2。  相似文献   
9.
棉花高产优质育种数量性状选育模式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黄河流域区试中熟常规棉A、B两组19个参试品种的16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多项式回归等方法研究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的选育参数。结果表明,前6个主因子解释了所考察性状总变异信息的86.79%;探明了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对以皮棉产量、产量因素性状及纺纱指数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进行模拟仿真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650kg/hm2且纺纱指数≥155的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选育参数为:株高99.02~106.12cm,果枝始节5.89~6.57节,果枝台数13.81~15.60台,单株铃19.31~19.51个,铃质量5.77~5.82g,衣分39.55%~39.78%,纤维长度31.88~32.00mm,麦克隆值5.16~5.27,比强度31.48~31.73cN/tex。植株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乡市土壤养分施入量与作物产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6~2002年逐年无机养分投入量与粮食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农田无机养料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及土壤养分残存量随之提高,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的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根据1991~2006年106个点位土壤养分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新乡市所辖9县市区的土壤划分为四大土壤养分不同类型区,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